8月28日,宜都市政协组织相关委员,就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
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2011年由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设立,总面积1239.5公顷,是宜昌市首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所在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拥有植物124科308属462种,野生动物34科58种,代表性的千只以上白鹭群居区就有3处。
但近年来,由于原招商引资项目绿化工程引入“加拿大一枝黄花”,造成区域内生态平衡破坏,特别是威胁生物多样性。“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因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以致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泛滥区域内,其他植物难以存活,可谓是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被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据林业部门监测,目前危害面积400亩,最大植株密度50株/平方米,生长高度达1.0米左右,总植株数量约80万株。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势必会严重侵蚀当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而破坏区域生态平衡。
为阻止“加拿大一枝黄花”蔓延,近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割除杂灌、喷洒除草剂、挖掘宿根、剪除花穗、集中焚烧等多种措施,投资十多万元进行除治,取得了一定效果,遏制了其扩散蔓延态势。
为进一步强化管控和治理效果,切实保护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委员们建议: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检疫防疫知识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特征特性、危害性、识别方法、防治办法等,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社会对其危害性和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防控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力极强的特点,要全面普查、防联防控,采取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确保区域内“加拿大一枝黄花”彻底根除。三是加强监测,长效管理,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宜都市政协 郑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