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具有零门槛进入、多层次带动、反复性消费的特点,是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对接融合的引爆点,是生态旅游发展最具活力的空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极。”“发展乡村旅游,首要的是要以“吃”为先,做好乡村旅游创意规划。”“建议县委、政府出台相关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引导。”近日,保康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对内调研、对外考察的方式,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题建议。
保康县是襄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旅游试验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该县五大景区的相继建成,游客蜂拥而至,节假日游客甚至出现“井喷”现象。如何对接游客大市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保康县政协通过集思广益认为,对接大景区,发展乡村游是当务之急。为此,保康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几次深入到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好、交通优势明显、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村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和特色文化发掘,召开乡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考察组赴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全国知名村考察学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他们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摆上重要日程,成立工作专班,抓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由县旅游部门统一牵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配合,结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景区布局等情况,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利用市场的手段融资、开发、经营,形成以村为主体、乡镇主导、县里支持、市场动作、群众参与的投入格局;抓好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加强古镇、古街、古村、古宅的保护,发展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和对接。
(保康县政协 王俊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