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赵委员帮忙,我房子的土地使用证,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办下来。”日前,家住枝江市马家店街办熊家窑社区居民户孙孝勇,谈起市政协委员赵红帮他办证的事,话语里仍透着感激。
原来去年5月,赵委员到孙孝勇所在社区走访,获知他因资料不全,申请换领房屋土地使用证一年未果的情况后,多次上门帮他查找相关人员和证明资料,让他很快拿到了新证。像赵红一样进社区、解民忧的事例,在枝江市200名政协委员中不胜枚举。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如何让委员走进基层唱好履职“主角”?“让委员‘接地气’、‘上前台’,服务基层、联系群众,政协工作才更有活力。”去年初,新一届市政协成立伊始,陈燕主席就强调要创新工作机制,下移工作重心,搭建履职平台,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彰显委员作用、体现委员价值。
“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去年4月以来,以“帮扶企业谋发展、关心三农解难题、关注社区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万”活动,在枝江市政协随即拉开序幕。委员们纷纷加入其中,积极走基层、“接地气”,“上前台”,唱主角,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经济界别的23名委员立即行动,“沉到”近百家企业走访调研,不仅摸清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用工等60余个突出困难和问题,还一一列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今,这些对策建议多数已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举措。如针对企业用工难,人社、经信等部门组织企业用工招聘会20余场,帮企业招聘员工5000多人。为解决企业融资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银企对接、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举措,为110多家企业融资10.7亿元,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农业界别的19名委员联手文化、科技、医卫界部分委员,常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仅去年4月在七星台镇李家岗村和董市镇平湖村开展的两场“三下乡”活动,就为当地农民举办技术讲座5场(次),现场接受技术咨询5000余人(次),展出计生知识等展板43块,免费发放农技等资料2万多份、科技书籍2000多册,接受咨询和诊治各类病人1200多人(次),举办专场文艺演出2场。
政协百里洲联络处的10名委员定点帮扶曹家河村特色蔬菜基地,先后帮助基地从山东寿光请来2名技术员,解决技术服务费5万元,争取银行贷款100万元,硬化基地道路1公里。顾家店联络处刘广贤等3名委员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岩子河村新建24个蔬菜大棚,并拿到外销订单。
政协委员“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来”。去年7月,枝江城区与汉宜高铁枝江北站公交线路开通。有市民反映该公交线路起始站点设置不合理、沿线停靠站点偏少,部分市民出行很不方便,引起刘卫东、周小平委员的关注。经过坐公汽一路体验后,他们及时向市政协报送了《对高铁与城区公交无缝对接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信息分别作出批示,交通等部门很快予以落实,市民对此无不击掌叫好。董市镇平湖村安董路边有一段污水沟,夏季臭气薰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董市联络处李金平委员经过走访察看,建言镇政府尽快解决。镇村积极作出回应,投资5万元对其进行疏通整治,并在附近建起垃圾坑,让群众有了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一件件可圈可点的实事好事,一条条翔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凝结着政协委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充满着政协委员对枝江跨越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切之情。
为了让新一轮“三万”活动取得实效,市政协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日常督查指导,及时总结交流先进典型,充分激发了委员参与热情。自活动启动以来,委员累计进企业130家、进村68个、进社区11个,参加“三万”委员达580多人次,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40多条,为“三万”服务对象办实事120多件。
“‘三万’已成为委员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新的一年,枝江市政协已将“三万”活动纳入倾力打造的重点工作。“三万”这台履职大戏,随着委员“主角”的不懈努力,定会在新的一年上演得更加精彩。
(枝江市政协 贺必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