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竹溪县政协高度重视委员工作,通过健全委员工作制度,组织委员培训,提高委员素质,创新委员活动载体等措施,引导委员“一岗双责”建功立业,一年来取得很好成效。
着力健全委员工作制度,明确委员履职责任,保护委员权利。制定了《政协竹溪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政协委员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并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以县委、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政协委员提名推荐程序,对加强县政协委员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建立健全政协委员的激励、惩戒和进出机制作出刚性规定。开展走访委员活动,反映委员心声,年初,县政协常委会分成走访小组赴各地各部门,走访了180余名县内的政协委员(占委员总数的90%),认真听取委员对全县发展和民生的意见建议,了解委员履行职责情况,鼓励委员建功立业,走访拉近了委员和常委会领导的距离,委员倍感亲切,向走访小组反映了多条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政协办及时梳理归纳,以《社情民意反映》报送县委、县政府参阅。
组织委员培训,提高委员素质。为帮助新委员更快进入角色,老委员履职更尽责,于5月份组织了政协委员集中培训,重点讲解了政协理论、撰写政协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知识,同时还邀请优秀委员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和参政议政过程现身说法交流发言,广大委员深受启迪和提高。
开展有效活动,提升履职效果。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今年3月份,常委会在总结历届政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在全县政协委员中广泛开展“1121”(即一名县政协委员每年为群众办一件实事;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两年脱贫;每年为竹溪发展提一条好建议)活动的号召,县政协印发了《关于在全体政协委员中广泛开展“1121”活动的通知》,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全面实施、检查评比”四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落实,并在9月份深入各地督办。活动开展后,得到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政协机关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得到了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委员们纷纷深入基层困难群众家中进行“一对一”帮扶,形成了捐资公益事业和帮扶困难群体的热潮,向社会捐助资金达800多万元。许启典等委员投资200多万元修建当家塘解决中峰镇400余亩水田灌溉和1200余人的饮水问题传为佳话。童德国委员不但带动100多名农民工打工致富,而且扶危济困“献爱心”,为县河镇福利院、幼儿园捐款20多万元。谢宗林委员帮扶30多名困难村民实现再就业,并出资出物近10万元帮助2户因病返贫家庭盖起了新房。肖成、刘光军、陈登华等委员联合出资5万多元为水坪镇漫液村小学更换桌椅板凳300套。还有更多委员积极投身“1121”活动,主动联系帮扶贫困户200多户,通过“帮”项目、“帮”产业、“帮”技术等措施帮助贫困户,不但个人踊跃捐款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资金,而且发挥优势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贫困家庭解决危房改造、学生上学、低保等资金,水泥、蔬菜大棚、种苗等物资,医药科技卫生界的委员主动深入兵营乡为1000多名群众义诊,送去免费药品1万多元和科技、文化、法律、养殖等知识读本。仅今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就为基层群众办实事200多件,受到基层欢迎。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厂矿企业,在基层农村,在重点项目建设、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政协委员成为生力军,有效发挥了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