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案工作

洪湖生态“保卫战”

2014-09-15 23:54:00  
字体大小:【


洪湖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

    2006年11月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洪湖被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这是我国湖泊首次获此殊荣。喜讯传来,洪湖市政协委员肖业富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洪湖,这个曾一度被中央某媒体戏称为“洪湖水,杆打杆”的湖北省最大湖泊,这个曾一度几乎变成臭湖、死湖的全国第七大淡水湖,经过省、荆州、洪湖三级政协委员的不懈努力,仅仅经过三年的治理,昔日“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就再现人间。作为这场“洪湖保卫战”的发起者,肖业富怎能不为此激动不已。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04年1月8日。这天,是洪湖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委员提交提案的第一天。一大早,肖业富就把一件题为《加强大湖管理,保护洪湖生态》的提案交到了大会提案组。这件有11名政协委员联名的提案,详细列举了洪湖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大量事实,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立即采取八项措施,加强大湖管理,保护洪湖生态,恢复洪湖昔日美景。

    肖业富委员所在的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是洪湖市水产第一乡镇,有80%的渔民靠大湖为生,洪湖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渔民感受最为深刻。为写好这篇提案,肖业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面积位居全国第七、湖北省第一的洪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云梦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期间几经变更,最后于清朝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洪湖,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生态区域和湿地物种重要的基因库,是我国主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之一。贺龙元帅曾经率领湘鄂西军民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使洪湖享誉海内外。上个世纪80年代,因湖泊菰草疯长,洪湖沼泽化逐年加剧,为防止洪湖沼泽化,有专家呼吁加强洪湖湿地治理,谨防生态功能退化,建议洪湖适度养鱼,以鱼食草,遏制沼泽化。但事情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洪湖渔业围栏网养面积从80年代末的2.3万亩,迅速飚升到了2002年的37.7万亩,对洪湖掠夺性地盲目开发,使洪湖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湖泊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14万亩缩少到53.3万亩,湖泊面积减少了60%,洪湖水灾不断;洪湖水质由原来的地表水二类标准下降到4、5类,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劣5类的恶化现象,水质退化严重;天然鱼类由114种减少到40种,湿地植物由472种下降到98种,越冬栖息水禽由70种减少到12种,数量由数十万只锐减到只有几千只,湿地功能被严重削弱。

    “绝不能让洪湖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洪湖市政协领导形成共识,果断决定,将《加强大湖管理,保护洪湖生态》列为洪湖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提请洪湖市政府办理。洪湖市政府于当年2月就正式启动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项目”,并对示范区内的围栏网进行了部分拆除。与时同时,先后在城区与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洪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等宣传教育活动,并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周边建立了永久性宣传板、警示牌、宣传标语等。但因洪湖地跨洪湖、监利两县市,而洪湖的主管部门洪湖渔业管理局又隶属荆州市管辖,加之洪湖市财力有限,无力补偿渔民的拆围损失及安置渔民所需的大量资金,“洪湖保卫战”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以洪湖一市之力,很难改变洪湖生态恶化的现状。考虑到洪湖市政府办理该提案的难处,洪湖市政协果断决策,邀请洪湖籍荆州市政协委员深入洪湖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比委员们当初的想象还要严重:一是洪湖先后出现的三次生态危机一次比一次严重。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因大修水利,造成长江与洪湖隔绝,使原本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因大量围湖造田,洪湖水面急剧缩小,基本丧失调蓄洪水功能,使洪湖水灾一年比一年严重;第三次是本世纪初的这几年,因无节制的围栏网养和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污染,严重破坏了洪湖湿地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具体表现为:占湖面70%的围栏网养,阻碍了水体的自然流动;无节制的利用水草,削弱了湖体的自净功能;大量投放人工饲料,加重了湖水的污染;水生植物的消逝,影响了鱼类、禽类的生态。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围栏网养户为解决鱼草问题,擅自引进水花生、水葫芦等外来水生植物,为有害物种入侵洪湖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洪湖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结果是管而不治,越管越乱。洪湖渔业管理局仅限渔业管理,对洪湖湿地保护、环境保护既缺乏管理职能,也缺乏管理动力。而1996年经洪湖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2002年已被省政府批准为首家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但保护的区域仅限核心区的二、三千亩,对53万亩水面的洪湖而言,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意识到洪湖生态恶化严重后果的政协委员们,果断的联名向荆州市政协提出了保护洪湖生态的提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洪湖市政协委员和荆州市政协委员重塑洪湖人间天堂的呼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当年召开的省政协会议上,部分省政协委员联名向省政协提出了有关保护洪湖生态环境的提案。

    “洪湖湿地危在旦夕!”“救救洪湖!”的呼声一时间成了政协委员们的共同话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顺应形势,将敦促整治洪湖湿地纳入了该委员会新一年的工作重点。

    2004年初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二次奔赴洪湖,调查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洪湖市政协积极配合,建言献策。洪湖湿地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典型的浅水型湖泊湿地之一,有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无限制的围网,盲目的养殖,重开发,轻保护,是洪湖生态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抢救性保护洪湖湿地刻不容缓。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组建洪湖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变多头管理为一家管理;二是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财力支持,尽早安排拆围资金,妥善安排离湖上岸渔民的生产生活;三是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洪湖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并力争尽快将洪湖湿地纳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调查掌握了大量翔实数据和材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了《吁请省委、省政府抢救性保护洪湖湿地的若干建议》的提案。10月22日,在省委召开的一次民主协商会上,省政协副主席蔡述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提交了《关于优化洪湖管理,保护湿地资源的建议》。建议调整区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综合治理,抢救保护洪湖湿地资源,保护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还一个“美丽的洪湖,生态的洪湖”。

    2004年11月29日,是90万洪湖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亲率24个省直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在洪湖市召开了“加强洪湖生态建设现场办公会”,提出通过五年努力,把洪湖建设成为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让“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的美丽景观再现洪湖之滨。并决定,斥资7000万元,对洪湖实行抢救性保护。

    “洪湖保卫战”正式打响,战役一个接着一个:
    2004年12月3日,荆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加强洪湖水域管理的紧急通知》;
    2004年12月6日,中共荆州市委常委会就加强洪湖生态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
    2004年12月9日,荆州市政府成立洪湖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
    2005年元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布2005年1号文件,出台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长远规划;
    2005年3月,省编委批准重新组建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5年6月1日,洪湖、监利两县市签订《洪湖生态建设责任状》;
    2005年7月,洪湖首批围网拆除工作正式开始;
    2006年11月2日,洪湖荣获“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2007年3月7日,洪湖37.7万亩围网全部拆除完毕;
    2007年6月22日,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洪湖湿地恢复项目是中国湿地保护的一个亮点和转折点!”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来自德国的全球自然基金主席玛丽安女士对洪湖湿地的保护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对于这个评价,洪湖当之无愧。

    如今,泛舟百里洪湖,不少船老大已分不清东西南北了,放眼望去,偌大的湖面上已不再有围网的踪影。没有了“路标”,船老大们怎会不迷路呢?

    日前,从国家环保局再次传出喜讯:经过治理,洪湖生态已基本恢复,湖水清澈,水质已上升到能直接饮用的二类水;水生植物恢复迅速,覆盖率已达80%以上;2006年底,在洪湖越冬的候鸟已恢复到56种35万只,许多珍稀鸟类重返洪湖,估计今年还将更多……
   
    闻此喜讯,洪湖市人民群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