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案工作

在迎春花绽放中讲述的故事

2014-09-15 23:54:02  
字体大小:【


政 协 赤 壁 市 委 员 会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江南,金灿灿的迎春花漫山遍野绽放。
    2004年春天,湖北蒲纺集团,这个拥有15000多名职工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破产改制。如一艘破冰船,冲破层层坚冰驶向希望的彼岸;也如凤凰涅槃经历烈火的考验走向新生。

    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2月蒲纺集团实施政策性破产,移交赤壁市管理。一时间,职工情绪波动,失落、迷茫、焦急、哭泣,就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这一切都进入了赤壁市政协委员的眼帘,也沉重地悬挂在他们的心头。

    如何安置这么多下岗职工,如何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刚上任不久的赤壁市政协副主席、蒲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斌深思熟虑后提出,动员蒲纺干部开展与困难职工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克服眼前困难,走出困境。

    2004年5月的一天,张斌对市政协委员、时任蒲纺集团丝织厂党委书记的邓蔓萍说,运用提案这个平台,把蒲纺职工的困难反映反映。这个意见与邓蔓萍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商定,充分利用提案渠道,为蒲纺困难职工说话。倡议赤壁市近百个局级单位的干部,与蒲纺1000名困难职工结对帮扶,以稳定职工情绪,化解矛盾,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并把这个活动叫做“百局千户工程”。

    2005年元月5日,在赤壁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一件以邓蔓萍、张斌等委员联名撰写的《关爱蒲纺特困职工,尽快落实“百局千户工程”》的提案递交给大会提案组。
提案写到:蒲纺集团已在全面改制中,10000多名职工置换身份,由“企业人”转换为“社会人”,其中有800多户单亲家庭,且绝大多数是丧偶或离异的女职工。她们失去了工作岗位,要养育孩子,生活十分艰难,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实施“百局千户工程”,对蒲纺集团特困职工从三个方面实施帮扶:
    一是政策帮扶,为特困户子女减免学杂费;
    二是岗位帮扶,为特困职工提供部分公益性岗位,实行生活救助以解燃眉之急;
    三是结对帮扶,干部带头“一帮一”,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社会成功人士扶困济危,手拉手帮一把,帮助困难职工战胜困难。

    这件提案凝结着市政协委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了特困职工的愿望和呼声,同时也寄托了蒲纺干部职工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待。

    全会刚刚结束,赤壁市政协召开了主席会议。会议将《关爱蒲纺特困职工,尽快落实“百局千户工程”》确定为重点提案,由主席魏善祥亲自督办。

    2月25日,市政协将提案转交市政府办公室,立即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王铭德市长作出批示:“重点提案督办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有利于树立政协提案的权威,请有关单位给予高度重视。”

    3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提案交办会。会上,时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方保安要求承办单位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办理落实好提案。把为民解忧帮困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由此,围绕办理落实提案,解决蒲纺特困职工的问题,牵动了上自市委、市政府,下自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百局千户工程”活动一步步展开。

    3月5日,赤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市“四大家”领导到蒲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每位领导联系一名特困职工,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困难。时任市委书记龙良文帮扶身患脑瘤的下岗职工刘昌祥,市长王铭德帮扶特困职工汤汉重,人大常务副主任覃维民帮扶特困职工梁亚辉、市政协主席魏善祥帮扶特困职工邓东海……市领导率先展开了结对帮扶活动。

    3月26日,市委书记龙良文、市长王铭德等领导和建委、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电力等部门负责人,在蒲纺现场办公。决定:从4月1日起,蒲纺往返赤壁市区金三角的公交车票价,由每人次1.5元下调为1元。并要求有关部门在半月内解决特困职工就医、用电、用水问题。

    5月8日,市妇联发起了“关爱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援助行动”,倡议社会各界为蒲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9月1日,“宏志班”落户蒲纺一中。100名蒲纺特困职工子女,被减免了学杂费,在政府资助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9月27日,市劳动就业局举办的蒲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开班。185名下岗职工分别报名参加电脑、电气焊等专业培训。市劳动就业局还提供了105个公益岗位,让特困单亲职工就近就业,既照顾孩子上学、生活,又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9月28日,市长王铭德带领工商、公安、广电等19个部门负责人到蒲纺,就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要求各有关部门对下岗职工的困难问题高度重视,紧密协作,齐抓共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搞好服务。

    市民政局在认真贯彻低保政策的同时,对蒲纺特困职工给予特别关照。截止2007年9月16日,共审批低保对象3375户,8100人;月发放低保金48.68万元,人平60.1元。
“百局千户工程”活动的开展,使成百上千名各界人士情系蒲纺特困职工,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一,《风雨情深》。

    2005年11月20日早晨,北风夹着细雨裹着雪花。咚、咚、咚……蒲纺针织厂下岗职工邓东海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

    “邓东海在家吗?”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声音询问。“哎,在家。”是谁大冷的天,这么早来找我?邓东海心里嘀咕着打开了门。“你是邓东海吗?我是市政协的魏善祥。我是代表市“四大家”领导来看望你和全家的。”一个身材修长的人微笑着站在门口。“哦!快进来,屋里坐。”邓东海连忙把客人让进屋。

    邓东海的住房是30年前蒲纺建厂初期建的“干打垒”房子,房间暗而窄小。屋里除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几把小靠背椅和一张床外,几乎再没别的家当。看到这些,魏善祥默默地点点头,亲切地与邓东海拉起了家常。“以前做过什么工作?老婆有工作没有?你有几个小孩?”

    得知邓东海是复转军人,老婆无业多病,两个孩子上了大学。魏善祥说:“你真不简单啊!日子过的苦是苦了点,但孩子们都争气,你有后福啊!困难是暂时的。今后我和你相互走动,你就是我的亲戚!我把电话号码告诉你,有困难就找我。”边说边从小本子上撕下一页纸写下电话号码递给邓东海,从衣服口袋里拿出500元钱递过去。邓东海说什么也不肯要。“收下,收下,这解决不了大问题,是我的一点心意。”魏善祥把钱塞到邓东海手里。出门时再三叮嘱:“记得打电话多与我联系啊!”

    “谢谢,谢谢!”邓东海这个硬朗的汉子,眼眶一下子红了。魏善祥走出好远,他还靠着门框久久看着远去的身影。

故事二,《涌泉之恩》。

    2004年12月26日,《湖北日报》专版报导了蒲纺单亲家庭的情况。其中有一张照片上,一名中年妇女挑着水桶,手里还牵着一个孩子,走在伸向茂密山林的弯弯山道上……这是《湖北日报》记者在蒲纺采访时抓拍的一个镜头。

    这名挑水的下岗女工是蒲纺丝织厂的,叫黄萍。1999年丈夫患癌症不幸去世,给她留下80岁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还有治病欠下的债务。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压在黄萍柔弱的肩上。在丝织厂破产前,厂党委、工会多次给予生活补贴,帮助她支撑着这个家。可是现在工厂没了,自己又下了岗,生活来源断了,这日子怎么过?她哭了一次又一次。

    为了儿子,为了生存,她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她不烧液化气,去山上捡柴烧;她不用自来水,上山挑泉水饮用;她每天只烧一个半蜂窝煤……她就是这样艰难的维持着生活。

    “百局千户工程”开展后,蒲纺团委书记马翱、公安分局局长黄鑫凯与黄萍结成了帮扶对子。马翱和黄鑫凯多次上门走访慰问、送钱送物,给予经济上的帮助。黄鑫凯还找自来水公司帮忙,把安装在室外的自来水管接到室内。蒲纺总经理张斌亲自出面给她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工作。2005年,团省委通过青少年基金会出资,解决了黄萍的小孩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杂费。黄萍的生活有了保障,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她写了一封感谢信,让儿子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正,送到了《蒲纺报》社。信上写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之恩终身不忘!

故事三,《同心圆》。

    在陆水河一桥桥头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名为“同心圆”的盲人按摩店。店主兼按摩师叫胡康,妻子叫陈秀红。“同心圆”取自“众人同心,其力断金”之意。
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特困家庭。胡康的父亲患病久治不愈去世,姐姐不幸溺水身亡,步入中年的胡康因病双目失明,接着的是他与妻子双双下岗。一家人的生活靠母亲微薄的退休工资维持。

    2005年初,结对帮扶的厂领导邓蔓萍走进了他的家,鼓励只有33岁的胡康去武汉盲校学习按摩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

    真诚的关怀,给胡康指明了一条希望之路,增强了他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邓蔓萍找企业改制工作组为他报销了2000多元的学习费用,还为他小孩上学争取到了特困家庭减免学费的名额。

    胡康不负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以考试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取得了按摩师上岗证书。2005年10月,“同心圆”按摩店开张营业,夫妻二人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2006年5月,市政协常委、蒲纺医院院长张群强专程到店里看望他,聘请他为蒲纺医院老年康复中心按摩师,为他提供了施展技术、拓展业务的更大空间。……

    一件提案,使成百上千个特困家庭得到了救助,成百上千个孩子没有因为贫困而失学,成百上千个特困职工的脸上有了笑容,也产生了正在赤壁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成百上千个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