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道宠 毛丽萍 李蓓
七年前,东湖侧畔,响起了一个庄严的宣告:湖北将举全省之力,依托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中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如今,“武汉·中国光谷”正以其领跑国内的先进光电技术和产品、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股”。这里,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谷”之光,不仅照亮了我国光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成为聚集高科技人才、创造财富的希望之光。
“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43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并成功引进了富士康、中芯国际两个重大项目,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9月,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率领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到东湖高新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时,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欣喜地汇报了武汉光谷近年来发展的累累硕果。
倾听着这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大家都知道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了湖北省及武汉市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光谷的重视、支持和光谷人的艰辛努力。而大家不曾深知的是,这些硕果的取得与一群同心协力、同力谋局的“高参”——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们的鼎力建言也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上,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立足实际,深入调研,及时发掘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引起省、市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一项项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改善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环境;由此吸引了一个个重大项目在武汉光谷的落地生根,促使武汉光谷这个全省高新技术发展的龙头,在不断壮大中实现着新的崛起,为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创造新的希望。
时间回到2005年1月24日,参加湖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委员,正在洪山礼堂认真听取省长罗清泉的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秘书长范道宠和其他委员一样,一边听,一边仔细翻阅手中的工作报告,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作为省民革主委会确定的本次省政协全会民革界别的联组发言代表,她一直在思考琢磨着发言的主题。科教资源是湖北最大的优势之一,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将经济增长方式由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外延型,向提高技术含量的内涵型转变,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而,她在阅读省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留意对全省科技事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何布局。可看到的是,在这份长达30页的报告中,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只有区区十几个字,笔墨太少,其战略重要性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体现。
早在1991年3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就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原国家计委又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武汉光谷成为湖北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最具亮点的品牌。2004年,湖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64.8亿元,其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占全省开发区总额的54%。然而,受两年全球信息产业大调整以及种种外在因素影响,武汉光谷这一品牌优势并没有带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在发展速度上,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超过了30%,合肥高新区连续三年保持30%增长,杭州高新区增长37.3%,而东湖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还在20%左右徘徊。在发展规模上,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无锡等5个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都超过1000亿元。这对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个不容乐观的严峻的挑战。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尽快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是武汉光谷。”在随后民革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委员们形成共识:这个问题关系到武汉市乃至全省的发展,应马上组织调研,在会议期间形成建议,通过大会联组发言尽快提出,以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时间刻不容缓,委员们立即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取得联系,他们欲反映的问题,即刻与管委会领导形成了共鸣。
虽然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的日程紧凑,时任管委会副主任的郭胜伟同志工作十分繁忙,可大家顾不上休息和懈怠,在隆冬一个寒风凄雨的周六上午,专题座谈会在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窗外虽春寒料峭,屋内却暖意浓浓,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齐心协力,为把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这个龙头舞起来共谋良策。
“起了早床,却赶了个晚集。”到底是什么问题限制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步伐?
“开发区的产业空间不够,导致招商引资出现谈的多,落的少,无地可落的被动局面。中芯国际、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曾首先慕名到开发区考察、商谈,终因土地产业空间、配套环境等问题而离去”。
“目前开发区的范围,仍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其中集中新建区只有4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4平方公里早已建设完,而根据已建成的关东科技工业园每平方公里30亿元的产业规模推算,要在未来8-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2000亿元,至少要50平方公里的新增产业空间。”
“国内一些发展较快的开发区都在调整区域规划,我们已多次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扩区问题,但有关利益调整的事,协调难度大,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得改一改!开发区与洪山、武昌、江夏等行政区重叠,犬牙交错,同一区域里多头管理,多头执法,影响了企业发展环境以及招商引资的进程和成效。”
通过深入座谈,委员们掌握了大量客观材料和真实意见,逐步解剖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座谈会快结束时,委员们表示:“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每年都参加了省民革界别的联组讨论,在过几天的联组会上,我们一定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向俞书记如实反映!”
带着一份份资料,带着一个个嘱托和希望,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们离开了开发区。她们一边按时参加会议的各项日程,一边认真整理消化资料,讨论分析重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范道宠委员作为执笔人,丝毫不敢怠慢,利用晚上时间,将调研材料整理成了关于“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在小组讨论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报告纷纷提出修改意见,省民革领导单大年、王红玲等亲自审阅、修改了报告。报告开宗明义直陈推进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清晰有力地提出调整、明确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域范围,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建立辖区企业的“准检制度”等建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联组讨论会上,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们精心准备好发言材料,等候俞书记莅临。
然而事不凑巧,当天大会联组讨论时,俞书记参加的是其它界别的联组讨论。“怎么办,俞书记没有听到发言,问题怎么反映?”委员们揣着发言材料,心里直犯急。
“不行,不管怎么样,问题一定要反映,开发区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听不到,也一定要让俞书记亲眼看看我们的这份调研报告!”思前想后,委员们找到大会发言组长,征求其同意后,把调研报告递交给了俞书记。
这时,大家还是不放心,万一俞书记太忙看不到调研报告怎么办?省政协全会还未结束,十几位委员将调研报告改成联名提案,期望通过提案督办,让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提案提交的那一刻,委员们终于舒了一口气,“问题总算有个交代了,也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
让委员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递交给俞书记的报告很快就有了回音。2005年春节除夕,范道宠秘书长接到来自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电话:“你们在省政协会议上提交的调研报告,引起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视,俞书记于1月29日作出重要批示:东湖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发展区域问题应重视。”
这年大年初六,顾不上春节休假,武汉市政府副市长袁善腊、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等领导,专门听取了提案人的意见和建议:“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首屈一指。目前,应将‘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纳入省、市‘十一五’发展规划,调整、明确开发区的区域范围,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建设为龙头,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座谈会上,袁善腊副市长强调:“要根据俞正声书记的批示,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尽快落实省民革的政协委员们的建议。”会议研究决定,立即组建几个专班,拿出详实的材料,向光谷领导小组汇报,争取以托管的方式扩区。
春节刚过,省政协的提案督办工作全面展开。提案被列为省政协翁行德副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翁行德副主席亲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场,督办落实提案所提的建议。
在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推动下,8月15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就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托管问题正式行文。文件称:为进一步加快武汉科技新城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江夏区佛祖岭、汪田、九夫、泉岗、宗黄、杨店、大邱、大舒、湖口、邬家山、同心、牌楼舒、大谭等行政村及该区域的居委会交由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托管;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托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从当年8月开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江夏区成立工作专班,立即开展托管工作:规划局拿出了整体规划,把重点项目放在一线;建设局拿出了托管的初步方案,并对托管区内的建设项目、基础设施进行清理登记;城管执法大队在江夏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违章建筑进行摸底登记,并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强拆行动;财政局由局长挂帅,4个科长全部参与,作了大量的摸底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支持,托管工作进展顺利。
一份建言能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在半年时间内得到如此有效办理,这让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们心里感到无比踏实和欣慰。
搬开了阻挠开发区发展的绊脚石,东湖高新区从2005年开始,一年一个大跨越,近三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23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3个。
2006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107亿元的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以及一期投资10亿美元的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项目。
2007年4月,全球最大的IT服务外包企业——美国EDS宣布入驻武汉光谷软件园,成为入驻光谷软件园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2006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建立“武汉·中国光谷”之初的目标得以实现。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这样说:一件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催生了“武汉·中国光谷”;一件省政协委员的提案助推了“武汉·中国光谷”新崛起。
2006年、2007年,当委员们再次在省政协全会上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看到的却是与200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形成鲜明对比的语句——在2006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努力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2007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要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和优势领域,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力度,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正在逐年递增。”省民革的省政协委员们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