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书香政协

曾军: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中探索支点建设实践路径
——读《大国经济学》有感

2025-09-09 10:19:19   来源:《湖北政协》杂志2025年第7期  
字体大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由陆铭、杨汝岱等10位经济学家著述的《大国经济学》一书,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系统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提出深化改革的系列路径。


当前,湖北支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阅读此书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这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能否赋能支点建设,推动支点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等章节令我感触颇深,谈几点体会。


坚定对外开放理念,引进来、融进去,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外开放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积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一个个标志性项目的落地建成,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大国形象。


百年变局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过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花湖国际机场链接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具有九省通衢、得“中”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几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长显著,潜力巨大,需要更大力度推动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


一方面,更加开放地“引进来”,以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利用枢纽功能和集散效应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湖北投资设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另一方面,推动从“走出去”到“融进去”蝶变,鼓励支持湖北有实力的企业加快市场、产业、资本、人才、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在出口产品的同时输出技术标准,打响湖北品牌。通过“引进来”和“融进去”的双向互动,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提升湖北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国企、强民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非公有制经济则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成为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重要动力,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今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湖北是中国信科、东风汽车、长江三峡三个中央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在鄂央企和全省地方国企资产规模、效益均居中部第一。但我们也看到,湖北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相对不足,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全国百强的企业不多,需要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着力营造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推动国企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同时深化央地合作,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优势,引领带动上下游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参与更多国家项目;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提供融资支持等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独树一帜”优势,锻长板、造新板,加快建设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一穷二白”到如今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开放发展、聚力突破的进程中,我国产业从建立独资、合资企业起步,从进口零部件进行模块化组装,到实现自立自强,进而向“微笑曲线”两边延伸。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已经实现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拓展。


当前,国家正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制造业底子厚实;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中国光谷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国家级高新区前列。但我们也看到,湖北制造业总体全而不强,钢铁、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需要更大力度加快建设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锻长板,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更好发挥“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作用,推动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进阶。另一方面,造新板,“一业一策”壮大AI、智能计算、高端芯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车联网、6G等未来产业,争创全国首批“万兆先锋”城市,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中部算力中心。通过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为湖北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善于总结和运用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从《大国经济学》的中国经验审视湖北支点建设实践,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既源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来自地方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和系统协同,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这正是《大国经济学》反复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活的灵魂。这些经验凝聚着实践的智慧,映照出中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砥砺奋进、稳中求进的坚定决心,激励着我们在支点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开拓进取,续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