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到协商民主》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驻会副主任陈惠丰多年来的论文合编,收录了他从19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理论文稿,内容相当丰富。人民政协的历史,包括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史,往往能够看出人民政协性质、职能发展的线条,勾勒人民政协制度逐步成熟和定型的脉络,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服务于这一伟大事业。
从书中可以看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陈惠丰重点关注的是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性质,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转向政治文明和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性质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也是一脉相承的。记得刚到政协工作时,正是人民政协性质从统一战线组织发展到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阶段,人民政协的职能也逐步明确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个发展在人民政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性质和职能的定型,确定了人民政协在政治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地位和作用。陈惠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若干问题》等,体现了当时人民政协理论发展的新领域、新视角和新突破。一直到2000年后,我在文史和学习委办编辑《学习与思考》时,领导还非常重视刊发一些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理论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性质定型的艰巨性。毕竟人民政协制度在世界政治史上都没有先例可循,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当时对这些理论探讨一知半解,回过头通过陈惠丰的文章细细揣摩,感觉找到了一根线,一根可以找到我们由来的线,一根可以找到我们前进方向的线。
进入新世纪后,像陈惠丰一样的一批理论工作者开始重视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他本人也发表了这方面相当多的理论文章。十八大以后,人民政协的性质再次迎来新的发展。在原来三句话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三个方面的性质定位。特别是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发展。
2019年,陈惠丰连续发表《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几点认识》《正确认识专门协商机构与统一战线组织的关系 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多篇理论文章,对于我们理解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是人民政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专门协商机构与统一战线组织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意义等等,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不是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中的创新发展,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就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统一战线性质在工作中的集中要求。“从专门协商机构与统一战线组织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要在协商的基础上组成,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关系要通过协商来协调,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要运用协商的方式来开展,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也要通过协商来实现。”这段话对于完整理解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特别是理解统战性与协商民主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理论书籍读起来相对枯燥,细细咀嚼却感觉非常有味道。这本书我还只是选择性地看了一部分篇章。常备案头吧!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 荣秋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