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收录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或谈话要点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印发了。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就已经喜欢上封面的淡雅设计。和前两卷一样,封面印刷简单而精美,依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头像,笑容亲切而可敬,祥和中透着笃定,自信中展示出一种定国安邦的力量,让我受到莫名的鼓励。很想看看总书记讲的话,再去感受那平实的“习语”中蕴涵的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启发心灵的力量,毕竟系统地看和平时零碎地学不一样。
一、“人民至上”
贯穿于全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一切国家公职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对党的宗旨、初心、使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认为,坚持人民至上,首先要像总书记那样培育爱民、为民的情怀和高尚的品格。习近平同志早年在陕北梁家河下放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从那时起就树立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这个信念,在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中始终不渝。面向未来,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涵养共产党人心底无私的胸怀,培育敬民如父、爱民如子、为民服务的情怀。在政协相关服务履职中,坚持把人民政协为人民作为永恒的理念。在党员进社区工作中,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服务员。
其次,始终对人民群众心存感恩、心怀敬畏。党的历史上,人民群众极大地支持了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我们党发展为现在这样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唯因其主张和行动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谨记“黄炎培之问”里包含的历史规律,时刻居安思危。
第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救治最吃紧的关头,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英明决策,果断调集全国340多支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4.2万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尽一切办法,不放弃每一个病人。在社区防控阵地,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不惧风险、坚守一线,直到“清零”“解封”。短短几个月时间以最小牺牲和代价夺取了疫情防控的最大决定性成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相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无比正确。
二、“最大底气”
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也一切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强调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
总书记何以有如此的自信?我理解,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执着的为民理念正在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强大的凝聚力量,赤子之心赢得众志成城。原因除了总书记的身份,还有总书记集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襟以及“万山千山只等闲”的风度于一身的人格魅力。其二,焦裕禄、孔繁森、吴天祥、沈因洛、张富清等许许多多共产党人满怀感恩心、报国志、爱民情,时刻践行党的宗旨,让党旗在人民心中更加鲜艳。 其三,树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群众的归属感随着幸福指数攀升。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破题,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极大好转。正所谓“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与人民利益高度契合,那么这个政党就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我们看到,当疫情在武汉肆虐的时候,有看客、说客、质疑者、媚外者,但更多的是逆行者、坚守者、志愿者、奉献者,政协机关离退休干部自发创作多篇诗词声援战“疫”,自媒体上正能量的传播渐渐形成雄健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任,对中国治理的信心。
三、“我将无我”
三卷中有一篇文献,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的一段话:“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是总书记对人民践行初心、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宣誓。短短的话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由衷钦佩,值得我终身学习。首先,要学习总书记对事业的责任担当精神。“为官避事平生耻”。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需要一份担当。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为国为民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就先后同60多个国外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通电话、通信和会面,传递中国信心,展示大国担当。其次,要学习总书记对工作的精益求精理念。对事业的责任担当要体现在工作中的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方略,要求我们时时、处处、事事从严,严是常态,不放过针尖大的窟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提出并践行精准脱贫理念,强调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增长的稳定性、发展的均衡性、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公平性,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翻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处处可见总书记对事业对工作孜孜以求的精神。最后,要学习总书记对初心一以贯之的执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党员,不管身居何处,都要始终不忘党的奋斗目标,不忘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不忘疫情和汛情叠加下国家和群众的困难。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有情怀、有境界的人,那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我体会,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是否身居要职,上心和不上心、主动担责和被动承担、满足于“做了”和追求“做好了”所体现的目标导向、花的时间精力、履职尽责的效果都会不同。老干工作是平凡的工作,但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老干工作使命同样光荣,责任同样重大。面对机关一百多位离退休干部职工,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当我追求更高并真的做到更好的时候,就有一个“无我”的感觉,我愿时时做到有这样的状态。
(省政协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处 王曼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