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书香政协

【读书分享】当好“三味”扶贫干部
——品读《梁家河》有感

2020-07-30 18:02:54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我,品读《梁家河》这本承载着“大学问”的书,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它既让我追溯伟人足迹,汲取人生智慧,又进一步激励我扎根基层,当好一名富有泥土味、人情味、书香味的扶贫干部。


泥土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扶贫干部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青年习近平在上山下乡的时代洪流中,来到贫穷落后的梁家河插队。不满16岁的他有过困惑和不适,但是习近平没有气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为地地道道的梁家河人,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同和接纳。回忆起去年初我刚来到房县高桥村驻村时,语言交流、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不适应,总感觉和村民之间有隔膜,虽然能寒暄几句,却算不上是“自己人”,多数人还是把我们当成上级派来的干部,以为待个年把就走了,建立不起深厚的感情。对此我认真反思,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扶贫更有宏观和微观的概念,扶贫干部若不奔波于田间地头、不穿梭于农家小院,又如何知晓贫困户的致贫因素?“喊破嗓子”不如“俯下身子”,打开老百姓心理防线的通行证就是脚踏实地到群众中去,让大家闻到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味儿。高桥村村民何勇元是精准扶贫户,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恰巧又遇上疫病导致家中牲畜都死了,老人家心情十分低落。获悉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到他家与其话家长里短、进行鼓励疏导,帮助他坚定发展产业信心。另外,还把他暑期在家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孙女,安排到我们组织的“中小学生暑期培训”“土城青训营活动”等多个智志双扶活动中,解决了老人家的后顾之忧。


人情味。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从《梁家河》到国家领导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成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后还记挂着梁家河的乡亲,多次给村民们回信。读懂了习总书记与百姓的深厚情谊,我明白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在于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在于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被誉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经常笑着帮乡亲们打扫院子或到厨房帮忙洗碗,用劳动的方式心贴心拉近关系,赢得认同;扶贫干部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带着帐篷在扶贫一线,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帐篷局长”。做有“人情味”的扶贫干部,战斗在农村一线,就应向习总书记,向扶贫楷模们学习,与贫困户打成一片,帮助他们不怕烦、不怕难。与贫困户像亲戚一样坐在一起聊家常,引导边缘户对脱贫攻坚正确认识理解,让村民真正感悟到国家的关心关爱,把扶贫干部当成自己人,可倾诉、能沟通、好交流,也能化解很多隔阂。


书香味。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总书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好学求知。不管白天干活多累,总书记总能挑灯夜战,读书到深夜,常常脸被煤油灯熏黑,连吐得痰都是黑的。为了借一本书,总书记步行十几里地。到四川学习沼气的时候,总书记还不忘把路边好的对联抄写来细细品味。无论是政治、历史、文学,总书记广泛涉猎,刻苦钻研。作为扶贫人,我们应该有“学不可以矣”的精神,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改善民生、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更需要不断汲取知识,熟悉农村工作,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推动农村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参加了省政协办公厅组织的各类有关脱贫攻坚的会议,听取省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翟天山同志和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周向阳同志的政策解读和对工作队的要求,并常态化参加县视频工作会议和镇村工作会议,目前工作队已召开了8次业务学习会和党小组会,集中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两会”精神和各级会议精神,坚定全体队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信心。


脱贫攻坚是习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40多年花的精力最多的是扶贫。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能够亲身经历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我倍感荣幸、也倍加珍惜。我将再次细细品读《梁家河》,从中汲取养分,不断坚定自己扎根基层,务实苦干的信心决心,用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扛起担子,让火热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一线淬炼,书写无愧于人生的时代篇章。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李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