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老区纪实系列之一
24年的工作经历,几乎一直在笔耕中度过。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关注襄阳这一带的老区地域文化。也就是在今年,受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会长石国强同志的呵护,有机会参与本市老促会活动,相继按照要求开始撰写相关文章,也正是这个缘故,让我留心襄阳老区地域文化起来了。当上午无意中在地摊子茶摊喝茶中,聊到这块红色文化时刻,一位前辈见我热爱老区,特意赠我一本《襄樊革命老区志》一书,午休结束,抬手翻阅扉页,见李先念、徐向前、黄火青、张廷发等革命前辈的题词,脑海里涌现出一幅幅激情燃烧的岁月。鉴于,襄阳老区文化博大精深之故,决定采取工作日志题材,探究一下我们襄阳老区精神,用这种方式来回馈老区先烈们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吧。
排子河.断头路
“红军本姓天,住在襄河边,要想红军走,除非出神仙。”“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长官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穷人要想把身翻,不靠地来不靠天。靠神靠仙靠不住,只靠红军打江山。”这是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央先后派李富春、陆沉、张学武、王一飞等到鄂北组建特委,发展革命武装,发动武装暴动。
1930 年,根据中央军委长江局办事处的指示,1930 年6月25日,红九军第5总队经过整编,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张香山任师长,谢耀武为副师长,余益庵任党代表在襄阳一带转战期间,流传在我们老河口苏区境内的几首革命歌谣。2016年5月12日,我跟随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领导深入三镇交界地带——排子河竹林桥镇陈家营村调研“村村通”最后一公里“断头路”问题。一路上,我一直在回忆上述革命歌谣所处的时代,翻阅我们这一带古地方志不难发现,解放前并没有排子河,竹林桥镇境内只有篙堰河,也就是解放后引丹大渠修成后,在竹林桥镇、薛集镇以及张集镇之间才出现了这条清澈水质的排子河。据1982年,《光化县地名志》109页记载:陈家营因陈姓集居得名。1965年修建排子河水库时,村址北迁600米,仍用原名。位于竹林桥镇东南5公里处,南邻篙堰河。全村610人。1927年至1930年之间是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可以说在我们竹林桥镇苏区一带,有权有势的花天酒地,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受欺负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红二十六师在这里闹革命几乎一呼百应,如今我们踏上先烈用满腔碧血染红的土地,去挖掘老区特色项目,解决老区致富的瓶颈问题更意义非同寻常。
“老弟:这就是百里丹渠中上游地段张集镇大方营、二方营、李岗与竹林桥镇接壤的几个大队,风景如何?”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段主任主动搭话。透过车窗,我看见唐代大诗人杜甫豪吟的“绿水去何长,江向白云平”的百里丹渠景象就在眼前,宛如一幅天然的图画。难怪“断头路”村的金凤凰农业休闲旅游庄园庄主陈艳敏夫妇外出务工致富后要返回家乡创业,世上有谁不热爱自己的故土,更何况风景如此美丽的地方呢?!
当年,国难当头,这块土地上,不少热血男儿遵照党的指示,,发动群众,搜集武器,筹建武装队伍,支持我党领导的红军与旧政权斗争。如今,按照襄阳市提出做活丹渠“水”文章,打造百里生态丹渠文化旅游品牌战略,襄阳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熊化国正带领300多名职工栽植各类苗木97万余株,其战天斗地的工地场面不亚于当年红军闹革命……
小车的喇叭声打断我的遐想,我们的小车已经进入竹林桥镇。竹林桥镇老促会的范会长在水渠边等候我们,引着我们没走多远就来到了排子河竹林桥镇陈家营村。
“停下来。”石会长招呼司机,他向外指指说:“我们量量这‘断头路’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大家跟着会长仔细丈量后,发现这条村村通需要修三米宽,一千米长的距离,才能够彻底消灭三镇村村通“死角路” 现象。随后,现场调研金凤凰农业休闲旅游庄园庄主,现老河口市陈艳敏养殖场,发现目前,该企业仅一个养鸡大棚日产鸡蛋9000只,一个月经营收入能达到10万左右,为3户10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会长:我们的鸡蛋不愁销路,问题是遇上下雨天,外地车辆进不来,而且流传600亩荒地计划种植优质黄桃,并且与对岸其他返乡企业联手计划再流传700亩土地,进行水田养殖优质小龙虾等生态农副产品产业也受交通运输的影响。”
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会长石国强同志听完企业汇报后说:“是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当年先烈们就是靠这种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如今,我们更是要发扬老区这种革命精神,尽快动员各部门协同作战,发动群众力求保质高效地修好这条‘断头路’让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
红水河.地雷线
途径张集地段时刻,我猛然想起前一段跟随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领导数次深入红水河地段采访情景,甚至与宣传部领导合作在《湖北日报》刊出《老河口有条红水河》长篇通讯,让我愧疚的是文中“李修自”误写成“李自修”,前不久刊出的另外一篇老区《红土地上的巾帼领头雁》一文中“童桂英”也误写成了“黄惠兰”。
本文不妨先重述一下:红水河的来历典故。“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美誉的老河口,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熠熠生辉。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的诞生地,亦是中共鄂北特委革命活动时期的地方。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之后,共产党员李修自和张星若在襄北的石桥、李庄、黑龙集、龙王、张集等地大力宣传革命,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3万余人。1927年5月,在上级党组织支持下,李修自、张星若召集各地农协骨干,集中各地零星枪支建立农民武装,李修自的同学薛斌从黄埔军校毕业回来,把薛家20多支门枪交出来参加农民武装,组建拥有40多人枪的襄北农民自卫军。这支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常活跃于石桥、张集、太平店、仙人渡等地,打土匪、斗豪绅、惩恶霸、反清乡、奇袭团防局。两年多的时间自卫军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人员发展到800多人,拥有机枪两挺、手枪十二支、步枪三百多支,土炮十门,战马二卡四匹,控制了西至光化县的白莲寺、八里川;东至杨家集、古驿:北至黑龙集;南至龙王集、马家集,东西宽100多里,南北长60多里,拥有10万人口的广大游击区和襄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鄂豫边区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革命武装。
1930年10月,襄北农民自卫军在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张香山的帮助下,整编为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李修自任师长,薛斌任副师长,张星若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1月20日中共鄂豫边特委和中兆襄阳中心县委命令李修自率部向西游击,与谷城薤山游击队汇合。李修自与薛斌、张星若等紧急商定:拿下通往谷城薤山的咽喉——仙人渡,与薤山游击队汇合,粉碎敌人的围剿。
193l年1月14曰下午,李修自率部在大石桥硒门外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攻打仙人渡的计划,交待行动路线和各个小分队的具体攻击目标,以及在行军中应注意的纪律。15日清晨攻下仙人渡团访局,活捉团总茹树堂,缴获长短枪20余支。天亮后搜捕残敌,进行善后安民工作,谷城县剿共义勇军大队长黄汉卿带领所部,并纠集仙人渡附近的地主武装共500余人,从四面八方向仙人渡围李修自闻讯后,急忙率部向石桥回撤。时逢雪过天睛,道路泥泞难走,后边一个连的敌兵尾追,沿途一些民团鸣枪阻拦。李修自在将军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张星若带一支人马打前锋,薛斌打后围。薛斌与追兵接火,腿部受伤行动缓慢被俘。李自修率部进邓庄后被迫退到一个凹里与敌对阵,终因弹尽无援被俘。李修自、薛斌等9人被捕后,当夜全部被敌人残酷地用刺刀刺死在仙人渡东街口,后在襄阳悬首示众数日。张星若带领余部在上川大沟冲被赵庄民团头子赵子斌开枪截击,误中奸计后被缴枪,80余名红军战士牺牲于赵庄,烈士们的遗体全部拉到赵庄东南黑水河的大垭中,鲜血染红了黑水河。后来人民为了纪念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在赵庄牺牲的烈士,把黑水河易名为红水河。
其实,有关李修自闹革命典故很多,也正是受李修自、薛斌等先烈们精神感染,从小在红水河长大的老河口市张集镇弘楚电商养殖公司老总龚保贵带着广东的妻子童桂英与在沿海务工致富积攒下来的几百万资金,回归家乡创业。如今,童桂英利用曾经与华农老林院长“师徒”关系,先后在张集镇投资百万元,摸索出 “互联网+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实物、技术、劳动力等入股方式,下设10个分厂,每个分厂都独立核算,由弘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提供种牛、技术服务、成品牛销售,帮助农户提高收入。去年,该企业通过工商部门搭建的‘互联网+生态养殖’平台接订单,一年盈利300万元,并带动30户贫困户步入了小康生活之路。上次,也是在我们调研中,他们夫妇提到园区高压电路电线老化大致二千米坠落在地面上,酷似“地雷线”危机企业员工与牛羊安全。闻讯后,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立刻协调电力局以及镇委、镇政府,很快都排除了园区安全隐患,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结束文字时刻,我想起老河口市老区促进会领导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的党员干部发扬老区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为人民服务靠空谈是谈不出什么名堂的。”
追寻红色的足迹——排子河到红水河,给人多少启迪,多少振奋……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协委员、市老促会会员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