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李先念在新洲二三事

2015-07-14 09:23:35  
字体大小:【


    1939年初,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进入豫鄂边区。11月,任豫鄂边区挺进纵队司令员。1941年2月,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1943年1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李先念多次深入新洲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指导工作,深受涨渡湖一带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并流传着有关李先念的一些生动的小故事。

 

    一、余家楼遇险

 

    1942年农历2月,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接上级通知,说新四军第5师不久要开过来。

 

    当时黄冈县政府设在汪集余家楼。这一天,县长孙侠夫在余灿如(当时国民党黄冈县县长)家,找来钱粮科长李仲华商量接待工作。二人正在讨论之时,忽然大门被推开,7、8个身穿国民党军队服装的军人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位大约30来岁,一身军装整齐得体,腰间别着一把手枪,形象英俊威武,目光炯炯有神,举止稳健潇洒,颇有大将风度。

 

    孙、李二人突然面对这些不速之客,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孙侠夫是县长,准备起身上前迎接,李仲华乘机从后门溜了出去,准备喊人,以防不测。

 

    为首的一位问道:“你是孙侠夫吗?”

 

    李仲华在屋外听得一清二楚,觉得此人来头不小,直呼 我们县长孙侠夫大名,于是通知路过的村民赶快去召人前来。接着又听那人说:“对不起,我们是不请自到啰。”

 

    “你,你是——”孙侠夫惊疑地问道。

 

    “我就是鄂豫边区的那个李先念嘛!”

 

    “啊,是,是李师长!”孙侠夫激动得结巴起来。

 

    李仲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转身进屋,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李师长好!”

 

    孙侠夫作了介绍。

 

    李先念同志笑了笑,对后门喊了一声:“同志们都进来吧!”

 

    藏在后门外的村民们都踊了进来,用惊喜和惊奇的目光看着李先念一行。

 

    李先念同志招呼大家一一坐下,先给大家释疑,说鄂豫边区新四军指战员的服装大都是自己生产的,但也穿过国民党军队的服装。其来源一是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存放在各地仓库里的被服来不及带走,为新四军所获;二是在反摩擦中缴获的;三是统战关系较好的友军赠送的。今天我们这身军服,使同志们产生误会。

 

    说得李仲华及其村民不好意思。

 

    李先念同志接着说:“不错嘛,这说明我们同志们的警惕性很高!我首先代表鄂豫边区党委、5师指战员向黄冈县中心县委、县政府的同志表示问候!”然后仔细地询问了当地的工作情况,表扬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在敌、伪、顽夹击下仍然坚持斗争的精神。高度地评价了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对鄂豫边区和5师所作的贡献。同时,对涨渡湖这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又盛产鱼米的抗日根据地表示很感兴趣。最后,李先念同志风趣地说:“我们刚到,第一个任务就是拜访你们呀!”

 

    大家听了李先念同志一席话,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鼓舞,感到这下子可有靠山了。

 

    李先念余家楼遇险,但很快化险为夷了。

 

    二、沐家泾献艺

 

    沐家泾,是涨渡湖临近举水河的一道深沟,退水时湖水从沐家泾入举水,再由举水流入长江。在这里居住的一般都是渔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是新四军第五师和黄冈县抗日地方武装。

 

    一天,沐家泾又驻扎了一支部队,部队的队部设在一户渔民家里。这家共三口人,老两口以捕鱼为生,儿子在黄石港省立农林学校读书。两个老人都是老实巴交的渔民,也不问是什么部队,只看到这支部队,不惹老百姓,对他们很客气,他们内部官兵不分,有说有笑,吃穿都一样,睡一样的芦柴地铺。

 

    第二天早晨,有一个高个子军人问渔民:“爹爹,你家里有斧头和凿子吗?”老人连忙说,“有,有!”边答边找出一把斧头和一个凿子交给了军人。

 

    原来,这家渔民家里很穷,不仅家徒四壁,而且连坐的凳子也没有,老人家里只有一个垮凳子,来了客人都是站着或坐在门槛上。高个子军人见渔民家门口有一棵枯死的杨树,有茶碗来粗。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就砍下来,三下五去二地做了三个小板凳。连砍树到凳子成功,只用了一顿饭的工夫。

 

    老人看傻了眼,十分高兴和激动,连忙泡了一杯茶,递到军人手上。亲切地叫了一声:“木匠师傅,你的手艺好奥呀,俗话说:板凳四脚霸,个个木匠怕。请问老家是哪里呀?”

 

    “我是黄安(现为红安)人,这条举水河就是从我的家乡流到这里来的。板凳是有点难做,掌握了诀窍就不难,凳面厚多少,一寸二分就是了,照尺寸来。”

 

    说话时,一个年轻的军人走拢来,向高个子敬了一个礼,“报告李师长!”老人一听大惊,原来是李师长,连忙坚起大拇指;“木匠大官,木匠大官!”

 

    原来这个木匠大官,就是鄂豫边区党委书记、新五师师长李先念同志。李先念12岁学木工,参加革命后,有些人仍然爱叫他李木匠。这次驻扎在木家泾,借此机会无意中露了一手,献了一下木工的技艺。

 

    三、莲湖畈看戏

 

    莲湖畈,是涨渡湖区中的一个土洲。当时畈上有10来个渔村,百余户人家,六七百人口,二百多条渔船。1940年,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创立,就是以莲湖畈为中心的。在这里设有新四军第五师后勤部修械所、被服厂,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第三印钞厂,鄂豫边区税务总局鄂东分局,五师14旅野战医院一所,日本反战同盟支部,鄂豫边区党委机关《七七报》第三印刷厂,鄂豫边区洪山公学和实验中学。

 

    因此,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的首长经常来这里检查和指导工作,鄂豫边区党委书记、五师师长李先念也是莲湖畈的常客。李先念同志在加强根据地建设,战略包围武装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对改进国民教育、办好报,繁荣文艺等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视和支持。他不仅指示成立五师楚剧队,而且要求各旅都要有自己的宣传队,并号召要“多创作,多演出。”

 

    这一天,天气晴好,风清日朗,李先念同志又到了莲湖畈。白天,他到各单位检查工作,布置任务。夜晚,明亮的月光在湖水中荡漾,在芦苇中摇曳,李先念同志来到十四旅野战医院一所所在地莲湖畈西湾看戏。演出前,他与战士和老百姓聊天,嘘寒问暖,拉起家常,亲如一家。

 

    这天晚上,五师十四旅宣传队演出了自己创作的楚剧《程罗会》,野战医院演出了创作节目文明戏《参军去》。

 

    《程罗会》是为了结合反顽斗争,揭露国民党鄂东行署督导专员程汝怀,勾结汪伪县长罗荣衮共同破坏抗战与新四军摩擦的罪行。

 

    《参军去》演的是一个长工日夜拼命干活,还吃不饱,穿不暖。一天早晨,挑水扫地,不小心将地主的一面穿衣镜打破了。怎么办?情急之中,找了一套地主平时穿戴的衣帽,穿戴起来,站在镜子后面。地主起床后,走到镜子前扯扯衣袖,弹弹帽灰,左看看,右瞧瞧。长工在镜框后面模仿地主的动作和神态,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地主一直以为镜子里面是自己,咧开嘴笑了,但是长工却笑不起来,这引起了地主的怀疑。地主伸手一摸,才发现镜子是空的。于是恼羞成怒,对长工又打又骂。长工忍无可忍,向台下的观众,吐出了自己的苦水,倾诉了地主的贪婪和歹毒。

 

    最后长工挺起胸,抬起头,大声地说:“我再也不在你家打长工了,我找新四军当兵去!”

 

    这时观众们站起来高兴地叫了起来,“找新四军当兵去!”

 

    李先念同志看完戏后,走上土台与演出人员一一握手,一一道辛苦。负责同志走上前来,“请李师长指示!”

 

    李先念谦逊地说:“哪有那么多指示。要说这两出戏呀,写得好,演得也好!看来我们的十四旅中有的是人才。敌人说我们莲湖畈是匪窝子,我看啦,我们莲湖畈是戏窝子,是人才库!对于我们的同志,我们的亲人,要宣传,要歌颂;对于我们的敌人,要揭露,要打击!谢谢你们,谢谢同志们!这样的戏,我们还要多写多演。今后我们胜利了,也还要多写多演!”


(余文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