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莹辉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整整一百年前,一群意气风发、满怀救国理想的荆楚儿女在武昌首揭义旗,打响了摧毁封建帝制的第一枪和第一炮,从而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百年过去了,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随着无情的时间之流远离了人们的视野,湮没无闻。但当年参加武昌起义立下不朽功勋的首义英雄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在这个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出生于土家民族的传奇人物,“从普通一兵而为陆军中将,从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而为北伐军左翼军总指挥,而为师长而为平民” 郑远龙:《首义元戎邓玉麟》,花城出版社,2000年出版。,他就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炮的邓玉麟将军。
邓玉麟(1881—1951),字炳三,谱名世泰,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人,土家族。他一生跨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为推翻清朝出生入死,百折不挠;于“中华民国”功勋卓著,彪炳史册;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余热,再立新功。他的一生处于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期,经历过近现代许多重大事变和各种诱惑,但始终保持崇高的气节和完美的人格。缅怀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重温将军传奇坎坷的经历,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位同乡先贤俊彦的崇敬之情。在此,笔者只是根据自己有限的所见所闻,在邓玉麟将军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中采撷几朵小花,以祭奠这位功勋卓著却惨遭冤杀的土家将军的亡灵。
武昌首义 炮建奇功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6岁的邓玉麟因父母双亡,受家族欺凌,直奔宜昌,投张之洞招募的“自强军”,入步兵第三十一标当兵,后随军移驻武昌。在武昌,他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邓玉麟将军1937年于上海徐家汇家中响,于1910年春加入反清秘密团体共进会湖北分会,并成为核心领导成员,负责筹措活动经费,发展会员。1911年秋,当时武昌的革命党人团体共进会与文学社有矛盾,邓玉麟以革命大局为重,协调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孙武与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刘复基、王宪章等人的关系,使两大组织携手共同举事起义。革命党人定于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举事,邓玉麟为秘密军政府调查部正长、军事筹备员,全盘负责起义前的联络和弹药、军旗、符号、文告等工作。10月9日,革命党人在秘密机关宝善里33号试制弹药失事,孙武被炸伤,惊动了官府。邓玉麟力主当晚12时举事,其意见获组织通过。然而清军已有准备,并捕杀了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人,同时通缉邓玉麟。随着孙武意外受伤,蒋翊武、刘公等避不能出,革命军一时群龙无首。面对清军的全城通缉,邓玉麟知难而上,奔走于三镇联络各部起义。革命党人紧急应变,决定10月10日举行第二次起义。当日晚上,“城中枪声四起,信火灼天。邓玉麟大呼曰:‘工程营业已起义,我军宜急响应。’旋即率众冲进军械库,取出武器。炮队各营同志纷纷出,奔集操场。邓大声誓师曰:‘炮队诸同志听之,今日之举,有进死,无退生,尽力进攻,占据武昌。无论如何,我炮队全标总宜团结一气,万众一心,死据武昌,以待各省援应!’誓毕,督队。邓携炮12门,由中和门入,至楚望台与吴兆麟、熊秉坤、高尚志等会合” 武汉市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档案综合编: 《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邓玉麟率起义军将士将大炮拖上蛇山顶,并亲自向敌阵发出了第一炮。其后集大炮数尊,齐轰清总督署,迫使总督瑞澂及督署总参议铁忠凿开围墙逃跑,武昌辛亥革命首义宣告成功。革命军政府成立,邓玉麟因功被任命为军务部参议,部长孙武到职前,他实际负主要责任。后在保卫武昌的战斗中,任步兵第七协统领,他力挽狂澜,身先士卒,奋勇作战,取得武昌保卫战的最终起义政治筹备处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胜利。1912年1月,军务部将协扩充为镇,邓任第四镇统制,后改为师长。
讨袁反蒋 铮铮铁骨
邓玉麟因为在组织和发动武昌起义中起到极为重要且关键的作用,为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不朽功勋, 因此1913年2月18日国民政府给辛亥革命首义有功人员授勋时,邓玉麟被授予二级嘉禾章,二级虎纹章,领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高级顾问官。袁世凯窃据总统职务后,邓玉麟旗帜鲜明地站在孙中山一边,深受孙中山器重,被委为南方9省代表之一,常驻北京。1916年,袁世凯上演“洪宪帝制”的闹剧,试图以高官厚禄笼络首义主要勋杰,欲委邓玉麟为政府咨议长。面对诱惑,这位一生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己任的革命元勋坚决拒绝,并与之决裂,遂抛下家小,只身去上海,力图团结海内外力量反袁。张勋复辟后,孙中山护法运动兴起,邓玉麟毅然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筹组军校,襄助北伐,任广州军政府参军。1926年又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指挥其部攻荆沙,克宜昌,扫平湖北西部的北洋军,战功卓著。随着孙中山的去世,蒋介石逐渐羽翼丰满,大权在握。邓玉麟目睹军政界尔虞我诈及蒋介石劣迹,甚为愤懑忧郁,遂脱离军界。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董必武在武汉被反动军警追捕,情形十分危急。邓玉麟临危不乱,掩护他安全脱离险境,自己却被抄家。抗战爆发后,他拒绝日人收买,先是避居上海,后迁居武汉,后又到重庆,任国民政府战地委员。曾在汉口创办“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和“革命子弟学校”,在上海徐汇区、江湾区开办“亚洲养蜂场”,在香溪办“民生煤矿”,为抗战出力。1940年始返回故里巴东县野三关大石桥定居。解放前夕,国民党恩施战区派员到大石桥要挟邓离开大陆去台湾,遭到邓的严词拒绝。
浴火重生 再立新功
笔者在调查邓玉麟将军事迹的过程中发现一条材料,此材料未见诸任何正式出版的书籍和文件,乃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巴东县粮食部门退休干部邓甫章所撰回忆录记载,据依然健在的曾亲历张嗣臣投诚的时任白沙坪区政府干部的张云廷 张云廷,后曾任巴东县副县长。回忆,1949年8月,巴东县自卫团改编为绥靖十五旅四十六团。其副团长张嗣臣率领所属的两个营出走长阳,投靠绥靖第一路指挥何大熙,改编为“湖北绥靖总司令部第一路第一纵队”,张任少将司令,驻鱼峡口、资丘、桃岭,抵抗人民解放军西进。11月上旬,长阳县长、第一路第一纵队司令覃守一扣押了何大熙,宣布起义。张嗣臣见靠山已倒,仓皇将人马带回巴东县境南潭河驻扎,等待时局变化。11月3日,巴东县城、野三关、清太坪相继解放,张见大势已去,遂派参谋长邓国藩以教员身份到野三关了解形势,会见了区委书记曹书金,曹对邓国藩分析了全国形势,希望他劝张嗣臣尽快缴械投降,争取主动。但张依然首鼠两端,迟疑不决,遂拜访邓玉麟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请求帮助。邓玉麟力劝张认清形势,不要错失良机,并亲率自己的女儿邓习琼与邓国藩一起到白沙坪代表张嗣臣参与投诚谈判。谈判达成如下协议:(1)由政府派丁恩礼、何志祥前往李家湾监督张的部队集结和武器集中;(2)先枪后人,人枪分离,枪打捆后由群众运走,军人不持枪械;(3)投诚地点为八字岩。11月16日,张嗣臣与副司令李镇湘率一千多名官兵及人员名册、武器装备清册到白沙坪八字岩投诚,由副县长罗秋代表巴东县人民政府受降,区政府曹书金、张先禹、张云廷、丁恩礼、何志祥等八人协助受降。由于邓玉麟在张嗣臣缴械投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是辛亥革命首义功臣,因而以开明士绅的身份于1950年10月8日参加了巴东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被推选为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1951年,邓玉麟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罪被处以极刑。1982年6月,巴东县人民法院复审,宣告邓玉麟无罪。辛亥革命71周年前夕,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大石桥为之修墓碑。2004年巴东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由县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对邓玉麟将军墓进行重新修缮。2010年7月巴东县筹资4万多元,在将军故里野三关镇石桥坪村民族文化广场修建邓玉麟雕像,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转载《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