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总指挥吴兆麟将军记述
2014-09-15 21:47:40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夜,在清朝湖广总督驻地武昌城,爆发了吴兆麟将军遗像大规模新军起义。
当时的情势是:湖北革命组织诸领导均不在起义现场,全国性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等更是远在美国和香港,突发事件中,首举义旗的工程第八营士兵抢占城南楚望台军械库后,群龙无首的起义士兵公推正在楚望台当值的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在吴兆麟指挥下,义军展开对湖广总督署的战斗,经一夜激战,夺占省城武昌,将推翻清政府和专制帝制的辛亥首义引向胜利的高峰。
吴兆麟,字畏三,鄂城葛店岳陂村宗国岭人,1882年2月28日生于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少耕读,有大志,喜读孙吴兵法,16岁到武昌湖北新军当兵,次年考取工程营随营学堂,成绩优异。1905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任总干事,宣传排满革命。1906年毕业后,以第一名考入湖北参谋学堂,参加了1906年河南彰德、1908年安徽太湖举行的两次秋操军学习,编写了《太湖秋操纪实》、《战术实施》、《参谋旅行兵术》印发各军参阅,吴兆麟为一军事干才,为湖北新军各标营所知晓。辛亥首义,他以一个下级军官就任总指挥,以“不得滥杀”和“服从革命”两事相约法。又于仓促之际发布一系列进攻清朝军政驻地的命令,对各路部队指挥若定,不仅歼灭顽抗的清军,迫使湖广总督瑞瀓,统制张彪弃城逃走,而且绝无扰民事件发生。显示了总指挥吴兆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革命胆略。
湖北军政府成立,吴兆麟出任参谋部长等职,与蔡济民等人支持黎元洪出任都督。吴兆麟随即参加阳夏战争。清军反扑,汉阳失守后,黄兴离汉去沪,督府参谋长杨开甲辞职。武昌形势危急,清军大炮从龟山向武昌城内轰击,居民纷纷逃避,吴兆麟再度临危受命,出任民军战时总司令,建立联防巡视阵地,稳定军心。
民国成立,1912年9月吴兆麟被调北京,北京政府授吴陆军上将、勋二位,又颁授大绶嘉禾章、文虎章,一度出任北京将军府首席将军。目睹北京政府之所为,吴兆麟知黎元洪不足有为,袁世凯野心勃勃,对于党人也丧失信心,遂退出政坛,解甲归田,回湖北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督修樊口大堤,督率工人全面堵口,疏通河道,风餐露宿,不辞辛苦,修建了“民生”、“民信”两大铁闸,解决长江中游梁子湖入口水患 ,变水害为水利。终使沿江七县一州浅泽变良田。
1922年吴兆麟被举为“武昌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理事会”主席。倡建武昌首义公园,一为纪念,二为战争中残疾军人谋生计。两大举措用去了吴将军全部退役薪奉。晚年吴失望于国事,与日知会旧友张纯一等皈依佛法,倡“心治即国治” 、“心安即国安”之说,诚如居正先生所译:“策勋首义,名高吾鄂,急流勇退,得大解脱。”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吴兆麟因患哮喘居武汉读经自遣。日本侵略者知其声望,诱以出任“和平救国军”总司令。被吴将军拒绝,日人无奈,将其软禁。吴将军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心情悲愤难抑,哮喘病加剧,于1942年10月17日病逝于武昌。1943年7月,国民政府明令褒扬,1947年公葬于武昌卓刀泉。
庄子云:“去人滋久,思人滋深。”吴兆麟将军辞世大半世纪,然其功勋彪炳,高风亮节,令人景仰追怀!
(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八辑,本文作者冯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