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豪迈的知青岁月
2014-09-15 21:47:36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我兄妹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信“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们兄妹成了武汉市首批下放的“老三届”知识青年。我大妹陈润林(已病故)下放到蒲圻县泉口公社,小妹陈杏林下放到老籍黄陂农村,我从武汉市第29中高中毕业后,下放到蒲圻县官塘区和平公社竞赛二大队第二生产队。下放前,学校了解到我家是两代革命烈士家庭,出于对烈士后代的关怀,打算安排我到企业当工人,我婉拒了组织上的照顾,毅然踏上了蒲圻这片热土,正式成为蒲圻“插队知识青年”的一员。
难以忘怀的大贵畈周家
我们所处的竞赛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地名叫大贵畈周家。这个自然村以周姓为主,有50多户200多人口,属本大队田地最多的两个生产小队。田畈平原,一马平川,盛产水稻、小麦、红苕、油料等农作物。我们五位知青住在二小队已去世的五保户房屋里。
当时和平公社的党委任照能书记等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大队党支部佘德行书记为首的班子成员、二小队的干部和社员们都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在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队里的贫下中农这家那家的给我们送来一些酸菜、豆瓣酱等可口的下饭菜。农忙时,大妈大婶们帮我们洗衣、洗被单。为了让我们学会独立生活,提高自理能力,他们教我们如何烧柴做饭,怎样种菜砍柴,还专门给我们划了几块地种蔬菜,当时种了南瓜、扁豆、辣椒、白菜、苋菜、黄瓜、丝瓜等等。在种黄瓜的实践中,我得知开花时不能点粪,不然长出的黄瓜吃起来很苦。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文章——《谈种黄瓜》,说明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由于田多地广柴山少,为了解决缺柴烧的问题,我和代西圣几位知青经常到几公里外的黄沙公社邻近的大山砍柴。砍柴既是最快乐,又是最艰苦的一件事。上山时,习习山风迎面从身边吹过,看层峦叠峰的风光,听清脆悦耳的小鸟歌唱,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下山时,沉甸甸的柴压在肩膀上,腿不听使唤,人也喘不过气来,真是挑柴下山路,步履艰难,难于上青天。
劳动锻炼让我们学会了耕田、插秧、割谷、挑粪、砍柴、种菜等许多农活,同时也让我们的手上结了老茧,肩上磨破了一层皮。在近两年的知青岁月里,我真正读懂了千年古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放期间,我和三小队知青小杨还创办了手刻钢板油印的《竞赛战报》,每期我都为战报写一些时评、诗歌、歌曲、新人新事什么的,深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为此,我被推荐参加过官塘“土记者”培训班,至今我还一直珍藏着七期《竞赛战报》作纪念。下放期间我先后被大队、公社、区、县四级革委会评为“五好社员”、“先进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表彰和奖励使我一直保持着努力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如果说蒲圻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大贵畈周家就是我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迈开人生第一步的第一课堂、第一站、第一个新家。我应该常回家看看,可由于工作忙,还是1986年以前到队里去过几次,一些老人去世了,一些当年的孩童长大成家了,那些娶来的新媳妇虽说从不认识我,但只要听说我是曾下放在这里的知青,都对我们格外亲近。2004年我收到了官塘大贵畈村负责人写来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勾起了我对知青年代深切的怀念。我想有机会,我还要去的,因为那里留下了我一生中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
挑粪和耕田有感
常言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要丰产丰收就得多积肥。队长经常组织劳力到官塘街挑粪,我们也不例外,一担粪百斤以上才可记满工分,为了不使粪掉在地上减少重量,我们和农民一样不怕脏、不怕累,时常将掉在地上的粪用手捧进粪筐里,虽说又累又脏,但我觉得挑粪不仅锻炼了我肩膀的承受能力,也使我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至于学耕田,我在1970年3月25日夜的笔记中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第一次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下田学耕田。虽然天气很冷,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弄得浑身沾满泥水,但我感到很高兴。因为知青到农村来就应该不怕苦,迎着风浪不畏困难。冷只能使懦夫害怕,吓不倒有志革命青年。开始下田赤脚站在泥水里,扶着犁赶着牛,边耕边往前走,一切都那么新鲜,但遇到拐弯、提犁、赶牛、深浅不一,很不好掌握就慌乱起来。我在贫下中农面前显得笨手笨脚的,问这问那。多亏贫下中农在身边不断纠正帮助指点,一遍又一遍,我终于可以大胆操作起来,总算掌握了要领,耕完了那块田。
第一次学耕田,收获不小。最主要的是懂得了耕田也是一门学问和技术,只有恭敬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才能老老实实做个新农民。一天是比较容易的,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才是艰难的啊!
要想长期地坚持下去,就必须下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一个人如果只是为自己的幸福奔波跋涉,他的动力是短暂的,如同夜空的流星,瞬息消逝,只有为集体事业而奋斗,他的动力才是永恒的,如同天上的太阳,给人类永放光和热。
为打响春耕生产第一炮而作:
扬鞭吼牛喜洋洋,
我为革命种田忙。
金山银山粮满仓,
气死苏修美国狼。
扬鞭犁田乐呵呵,
放开嗓门唱山歌。
歌唱党和毛主席,
农业丰收又飞跃。
扬鞭吼牛往前跑,
定叫山河换新貌。
不怕苦来不怕累,
打响春耕第一炮。
烧窑和拉琴的无穷快乐
我们生产队那时烧砖需要劳力,队长安排我去砖窑干活,在师傅指导下,我们学会和泥、制坯、晒坯、修坯。然后把修整晒干的土砖坯运进窑里装 好,点火烧到一定时候挑水冷却,出窑的成品就是“三六九”规格的大青砖。每当汗流浃背,泥浆满身的时候,我就跳进窑边的那口水塘里戏水,既洗了衣又洗了澡,痛痛快快地游一阵泳后,再看看那堆“三六九”,心里真开心。
另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是在队里干农活时,一有空闲我总爱把我那心爱的小手风琴拿出来玩玩,没见过这玩意的人还以为我从武汉带来了个发报机。我拉起那个时代一些脍炙人口的悠扬的革命歌曲时,大人和小孩们不由得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块唱起来,是琴声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欢声与快乐。
下放期间,我还自己作曲作词,创作过好几首歌,有些手稿我至今还保留着。我的那些歌都是为时代而歌,为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听说队里如今还有一些老人、当年与我相处过的小伙子仍能记起我作的那些歌。
青山水库工地大会战
下乡期间,最苦最累的劳动要算青山水库工地大会战。当时我担任竞赛二大队民兵连的副连长,因此样样都得做,无论是打炮钎、开山炸石,还是挑土一步步爬上105米高的陡坡大坝上去筑坝,我都带头。
我在1969年12月5日的笔记中是这样写的:
来到青山参加水库工程大会战,从开始跟贫下中农一起砍树搭棚、架铺、铺稻草、放下被包安营扎寨,到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我深深体会到:年轻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坚强,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体验到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开始第一天、第二天……前十天挑土还比较好。十天以后肩就痛起来了,接连而来的是腰也痛起来了。怎么办?退缩吗?不!想起自己的祖父、父亲为革命而牺牲,想起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我浑身有了力量,又振作起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继续坚持每天挑土。后来,腿又支持不住了,三年困难时期得的肝大老病又发了,这时我想到的是要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争光,多挑一担土就是为消灭帝修反多添一颗炮弹,我就坚持着挑呀挑!终于挑出来了。
每天挑土爬坡来回走动,似乎很简单,其实这里面也蕴藏着好多道理:面对凹凸不平的路,无论陡坡还是坎坷,为什么有的人健步如飞,能意气风发向前迈进,一天挑土来回七八上十趟?而有的人却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地拖步前进?这是两种世界观的思想表现,我决不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人生漫漫,劳动的路在考验我们年轻人如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继续往前走。要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得要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正如古代诗人屈原所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至今保存的青山水库工地广播通讯稿两篇:
《献给青山水库工地》
蒲通崇
三县民兵团
四方群英来会战
修青山
又是今宵夜
灯火亮
星光闪
誓叫高处出平湖
开山炸石炮声轰
天冷风霜不畏寒
穷山恶水换新颜
为兴修水利
要大干
天虽黑
任务更紧迫
多装快跑相联接
士气高
劳动号角乐
不怕难
创伟业
万人会战十二月
各连竞赛更激烈
雄心奋起万钧力
壮志坝高百余米
看今朝愚公
敢飞跃
《竞赛二连炊事班》
我连三个炊事员,活学活用老三篇。
毫不利己为大家,起早睡晚也心甘。
热茶热水有保障,饭菜及时味道好。
病号服务到床边,问寒问暖胜亲人。
天雨泥泞接医生,全心全意大家赞。
晴天送饭到工地,忙把土箕挑在肩。
大伙要他歇会儿,他说挑土为咱连。
下雨天冷路难行,饭菜送进棚里间。
都夸咱连炊事班,服务周到不厌烦。
要问他们哪三位?德海德柱和火生。
1969年12月22日,我在青山水库工地最后一篇笔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光荣地出席了青山水库工程大会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我听了很多动人事迹,受了很大教育,惭愧的是我离别人差距太远,需要继续努力。我深深体会到: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
独木不成林,一枝鲜花不算美,万紫千红才是春。
知青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往事,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日月如梭,如今赤壁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时俱进,奋发图强,面貌一新。我和我的曾经也下放在蒲圻和平公社竞赛三大队的妻子敬金兰,以及所有曾在赤壁下放过的武汉知青们,衷心祝愿赤壁的明天更美好!
(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八辑,本文作者陈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