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代表委员为武汉发挥主中心作用“支招” 借鉴“区域股份制” 探索地区共赢机制

2018-01-26 09:56:02  
字体大小:【


黄秋菊委员就居家养老作交流发言    记者郭良朔 摄


人大代表蒋再秋就武汉建设“世界设计之都”建言          记者周超 摄

 

    推进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武汉如何发挥主中心作用?25日,省两会代表、委员从交通、人才等方面纷纷提出建议。

 

    省人大代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陈邂馨:

    主动与周边城市对接项目,尽快形成合作模式

 

    谈到推动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省人大代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陈邂馨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靠近孝感、汉川,前不久,该区与孝感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对接,涉及基础设施、工业项目、交通等42个项目。

 

    “推动武汉大都市区发展,不能等也不能靠。我们准备从基础设施先行”,陈邂馨表示。据悉,107国道将从舵落口一直通到孝感市,并连通汉川,全部按照双向4车道标准改造,全程高架,此外,金山大道也将向西延长,预计下半年全线开工。公交、客运等也将纳入一体化考虑。

 

    尽管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确定了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方向,但仍有很多传统产业面临提档升级、结构调整,陈邂馨认为,推动武汉大都市区发展,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不要限制于行政区划传统观念,一定要用改革创新的意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推动武汉大都市区发展要从规划角度超前布局,很多方面从一开始就可以考虑怎么与孝感、汉川合作。陈邂馨举例说,比如“口子镇(两市交界的边际镇)”改造中,新沟、东山等正在进行旧城镇改造的区域,就可以开展合作;再如旅游、都市农业等领域也可开展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周边发展。未来,更多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将向这里集中,吸引人才,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尽快形成合作模式。     

    (记者夏琼)

 

    省人大代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

    用轨道交通串联大都市区

 

    “世界任何一个大都市区发展,首先解决的就是交通一体化。”省人大代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沿江高铁湖北段前期工作’,这是武汉发挥龙头、辐射作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据悉,沿江高铁通道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启动。

 

    蒋再秋认为,从长江经济带来看,武汉作为长江中游核心城市,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除水域通道,再打通一条高标准的铁路通道,九省通衢的武汉优势将更明显、地位将更突出。

 

    武汉发挥主中心、龙头城市作用,首先也要解决交通问题,用轨道交通串联起大都市区各城市共同发展。通过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首先可让市民出行一体化,进而产业布局、调整、升级、转移都可统一部署。

 

    据悉,目前,已开通武汉到咸宁、武汉到孝感、武汉到黄石、武汉到黄冈等城际铁路,下一步,城际铁路还将连通其他地区,打造武汉大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记者夏琼)

 

    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发改委(创新办)副主任熊战勋:

    武汉龙头带动可探索“区域股份制”共赢机制

 

    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发改委(创新办)副主任熊战勋认为,武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首先要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上做出典范。目前,武汉和武汉大都市区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交通体系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需要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未来的产业竞争,不是单个城市之间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由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形成大都市区联合体。熊战勋认为,正因为此,推动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城市之间要避免低水平重复竞争,避免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武汉不仅自身要大发展,同时还要发挥龙头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地区利益协调发展,不是靠行政命令,而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熊战勋说,长江新城的“区域股份制”是非常好的创新思路,他建议,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参考“区域股份制”,探索地区共赢机制。(记者肖娟) 

 

    省政协委员、黄石市黄石港区副区长潘中洋:

    武汉可向周边城市输送不同层次人才

 

    省政协委员、黄石市黄石港区副区长潘中洋认为,武汉发挥大都市区的“龙头”作用,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大都市区的发展,武汉及周边城市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的谋划中要有层次感”,潘中洋说,黄石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医药、电子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可依托武汉,承接相关产业,比如对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实现资源互补,建设科技创新走廊。

 

    潘中洋还特别提到,希望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武汉能为周边城市输送更多人才。在武汉谋求更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周边城市对人才的渴求也同样迫切。因此,潘中洋认为,周边城市与武汉要做好对接,借力武汉高校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满足产业结构的需求。

 

    “武汉作为‘头雁’,要把其他城市带动起来,在招商引资、产业布局上统筹考虑”,潘中洋说,通过整体谋划,来避免无序竞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还应该建立定期联动机制,让都市区内城市在产业、公共服务、人才流动等方面同频共振。   (记者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