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做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2017-06-16 17:22:40  
字体大小:【

 

    随州市政协调研反映,该市立足科技提升产业、壮大龙头、聚力增智,促进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存量农村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村105个,贫困发生率为5.48%,低于全省2.66个百分点。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力量严重不足。全市农业方面技术人员2477人,乡平52.7人,村平2.7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富裕村,贫困村科技力量十分薄弱,很难满足扶贫工作的需要。

 

    二是科技运用程度不高。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束缚,市场、技术信息闭塞,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运用程度低,科技难以到村入户,依靠科技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亟待加强。

 

    三是科技投入力度不大。近三年科技扶贫投入资金仅220万元,总量不足,使用分散,扶贫项目难以做大做强,缺乏规模效应。

 

    四是扶贫产业持续性不够。大多数产业扶贫项目依靠结对单位包扶,缺乏中长期规划,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才流动过速,一旦终止包扶,容易再度返贫。

 

    五是扶贫对象能力不强。贫困人口中50岁以上的占55%,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95%,思想观念陈旧,经营理念固化,科技意识缺乏,生产能力有限,发展门路狭窄,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因灾返贫、因病返贫、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极易发生。

 

    建议大力实施“科技助力扶贫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1、建好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在每个贫困村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加强技术跟踪服务,提高项目效益。建设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运用“农村淘宝”等“互联网+”模式,培育农产品市场职业推广人,整合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大学生等新生代力量,参与“家乡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支持涉农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强化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壮大地方优势品牌,带动脱贫致富。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路径,确立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稳定的带动关系,培育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贫困户增加就业岗位;采取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强化科技扶贫人才支撑。一是组建“农业专家顾问团”或服务队分赴贫困村,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帮扶。二是扶贫办与农业、人社、科协等单位共同为每村培养3-5名科技明白人,发挥科技明白人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作用。以乡镇为单位,对贫困户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劳动生产技能。三是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

 

    4、加大科技扶贫投入。积极争取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和培养科技明白人的省科技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搭建有效的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科技扶贫,拓展融资渠道,抵御经营风险。

 

    5、加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组织领导和责任考核。成立由各级科技、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科协。各级科协负责制订《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助力扶贫工程”具体实施,指导督促对口帮扶协议,为帮扶协议顺利实施提供服务;农业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农技推广站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农业部门现有专家资源参与脱贫攻坚;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机构开设农技专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好基础;扶贫办负责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等基础数据,指导科技扶贫成效的考核评估验收。制定《科技扶贫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和督查考核责任制度,分解科技扶贫任务,加强科技扶贫调研与统计监测工作,构建科技扶贫统计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注重挖掘、总结和宣传基层科技组织参与扶贫攻坚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效,形成助力扶贫、竞相脱贫的良好局面。

 

    (随州市政协  刘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