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部分农村和社区走访调研时发现,现在的农村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的人,全跑了“,空留一排排洋房小楼,唯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形单影只,却难以见到青壮年在家,出现良田荒芜无人种、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多、老人生病无人管的“空巢之痛”,让昔日农村热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不难看出,“空巢之痛”痛点有三。一方面,农产品收入入不敷出,种田没账算。近年来,化肥、农药的市场零售价节节攀升,尤其是汽油、柴油价格上涨造成的人工和机械成本猛增,让附加值较小的农产品收益降低,甚至倒贴钱。在农村单靠一亩三分地,已经难以养活全家。于是部分青壮年纷纷孔雀东南飞,下海务工。
另一方面,农村条件不如城市,青壮年呆不住。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中型城市在有利的大好浪潮下,取得了实足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公共服务、创业就业机会等方面突飞猛进,比肩国外发达国家。而与目前的农村相比,自然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地下,城乡二元化差距较大。农村落后的交通,不完善的基础服务,单调寂寞的生活,让刚刚下学青年和闲散壮年对繁华都市憧憬向往,趋之若鹜。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是重点领域,农民是关键群体。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8亿多农民,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坚强的后勤保障,对国家的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妥善处理好农村的“空巢之痛”,否则,基础不牢,必将地动山摇。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刷新农村新面貌。部分农村仍然存在供水、供电、交通、医疗、住房等诸多问题和不足,让农村的基础条件捉襟见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多向基层倾斜,多向农村投资,让陈旧的公路、紧张的水电、落后的医疗等问题全面改善,给农民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
二是鼓励县乡招商引资办厂,开辟就业新通道。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就必须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在现有出台政策基础上,按照引商、亲商、惠商、富商的原则,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在征地、税收等重点上给予扶持力度,让厂企扎根基层,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农民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开辟通道。
三是推动暖心服务进村入户,提升帮扶新成效。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孤独寂寞,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心。一方面村干部要在关心关爱上多作为、善作为,给老人和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关爱;另一方面要在村一级就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对口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阳光家园”“阳光家庭”“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等帮扶活动,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支持,思想上给他们多鼓劲,生活上多帮助,让他们阳光快乐无忧的学习和生活。
四是打造产业发展多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面对土地闲置、农产品价值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走集约化、大生产路线,通过村一级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发包给承包户,进行统一耕种生产,引进大型机械化作业,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再者,要创新产业内容,将红线以外的闲置土地尝试发展其他种养殖产业,如水果类、蔬菜类、畜牧业等,拉宽横向产业链条,最终提炼附加值高产业进行发展壮大,弥补农业短板。
(远安县政协 黄桂林 江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