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特定方式,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军工建设为主轴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湖北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襄樊内燃机厂、湖北汉丹厂等众多企业都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而生。“三线建设”对我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城镇化水平都有显著推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在运动结束后仍然持续。“三线建设”不但累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且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弥足珍贵的遗产资源。散布在我省各县(市、区)的“三线建设”遗址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的重要标志地、纪念地,曾经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三线军工企业调整、搬迁后,好多遗址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如南漳建昌厂、漳河厂等现在正在一步步被蚕食和消逝,如何保护利用“三线建设”遗址,成为各级、各地急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建议:
一、抓好摸底排查。组织财政、经信、档案、文化、旅游、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全省“三线建设”遗址开展一次全面摸排调查、登记整理,搞清我省“三线建设”遗址的全部家底和真实现状。
二、实施专项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对全省“三线建设”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评估,及时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申报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开展相关专题的研究。
三、合理开发利用。一是规划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议在“三线厂”比较多的武汉、襄阳、宜昌进行选址,这些地方现存上世纪六十年代构筑物较多,且基本保存完好,厂区内树木成荫、山水环绕,环境基础好。二是策划开发具有特色主题的旅游景区。合理利用全省境内“三线建设”企业原有的厂址,通过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进一步丰富湖北文化内涵。
(南漳县政协 郑兴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