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品质安全监管的建议

2017-04-11 12:20:04  
字体大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做好蔬菜品质安全保障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


  一、影响蔬菜品质安全的主要因素


  1、环境污染与科学化生产不足。一是工业“三废”等有害物质超标。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前些年人们环保意识的缺乏,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造成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质量严重退化。二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过度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灌溉水硝酸盐污染,也使得农作物本身过量积累。而蔬菜特别是一些叶菜类蔬菜更容易富集硝酸盐。三是农药滥用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部分菜农为追求短期效益,违禁使用价格低、效果好、残留期长的高毒农药,以减少防病治虫成本,而且常常不考虑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使得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蔬菜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大多蔬菜种植处于小规模生产,且多为兼业型生产,多数蔬菜散户生产条件简陋、经营分散、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管理比较粗放。多数蔬菜采收后预处理过程如清洗、包装没有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执行,造成二次污染等。


  3、市场监管有一定难度。一是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目前,由于蔬菜进货渠道众多,各种来源的蔬菜纷纷进入市场,往往防不胜防,把好市场准入关有一定难度。二是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相对较弱。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专业队伍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人力进行全面抽检,检测手段与设施装备相对落后。三是责任追溯相对较难。不像肉类等,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大部分为“三无”产品,无法根据产品本身找到源头;蔬菜交易环节基本没有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多数蔬菜经销商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明确的蔬菜生产者信息,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也难以追究到生产者的责任。四是监管存在一些漏洞。蔬菜从生产到食用过程,分别由农业、工商、食品药品、商务等多部门分段监管。由于监管执法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常常出现某些领域交叉执法、重复监管或空白地带,执法效能上不去。


  二、相关建议


  1、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

 

    要健全政府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建立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食品追溯系统,提升监管水平、健全责任体系。特别是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公安等部门需进一步明晰职责分工,建立快速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联合执法力量,强化铁腕执法,对危害蔬菜等食品安全行为“零容忍”。通过定期座谈、联系会议、联合检查、互通信息等方式,加强全方位协作,全面提升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效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加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科学施肥。

 

    认真执行《农药管理条例》,严禁在蔬菜、瓜果、茶叶等作物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行为。抓好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积极推广低毒农药、精准施药器械与技术,努力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和防治效果。加强蔬菜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以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色板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农民提高蔬菜肥料施用技术,积极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复合肥或配方施肥,并做到有机肥充足,确保蔬菜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


  3、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合理规划建设蔬菜基地。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大面积保护蔬菜安全,对基地土壤、大气、水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摸底,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按照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和统一销售等要求,加强蔬菜标准园建设,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注重品牌培育,加强品牌化销售。进一步推进蔬菜无公害认证申报,扩大蔬菜无公害认证产品的覆盖面,全面提升我市本地产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

  4、完善蔬菜质量监测检查机制。

 

    一是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乡三级蔬菜农残检测体系建设,检测范围可由市区农贸市场扩展到县镇级农贸市场,由专业菜区扩展到部分农区。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快检测室升级,配备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快速检测设备、抽检结果公示器材及专职检测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二是强化重点蔬菜品种检测。根据季节变化,对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蔬菜品种进行重点抽检,在市场开办者未进行重点品种抽检取样前,蔬菜经销商不得开始经销活动。三是充分发挥蔬菜农药速测在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扩大速测覆盖面,消除检测死角,做到不检测不上市、不合格不上市、不承诺不上市。

  5、积极推进蔬菜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散户参加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社联社,解决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探索建立各种蔬菜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自我约束、购销矛盾调解、稳定市场秩序、反映菜农利益诉求、交流市场信息等功能。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蔬菜贮运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团购直销”等途径,积极拓宽蔬菜流通渠道,减少销售成本,提高蔬菜生产附加值,建立起新型的蔬菜产销体系,有效解决因蔬菜来源渠道杂乱而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高流通领域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6、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狠抓《湖北省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针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配送中心,严格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针对在市场经营的业主,建立产品进货查验制度,探索建立蔬菜经营者退出机制。二是完善可追溯制度。全面开展档案农业、信息上传和电子信息平台建设,运用蔬菜追溯码、IC卡等信息化手段建立蔬菜追溯系统,推动“从田头到餐桌”的透明化管理。明确强化蔬菜生产者、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对其提供的蔬菜如实出具追溯凭证。三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社会媒体等各种资源,及时向蔬菜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蔬菜质量安全抽检情况、无公害蔬菜选择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动员全社会来关注、关心、支持蔬菜品质安全的监管工作,加强社会再监督。

 

  7、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研究。

 

    研究选育或引进蔬菜优良品种,如抗病虫害品种、稀有品种以及相应的配套栽培管理办法;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科学的灌溉、用药与施肥方法,加强生物防治技术与新型覆盖材料的研发使用等。通过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坚决确保蔬菜品质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宜昌市点军区政协常委  夏清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