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2017-03-29 17:09:16  
字体大小:【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求将其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乡村生态社区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空间和重要支撑,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离不开乡村生态社区建设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虽在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社区党建工作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也存在制约乡村生态社区发展的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生态社区建设的规划不足

 

    乡村生态社区包括生态建筑、村庄生态景观、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生态产业等重要内容。必需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才能形成合理的布局。其中,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能形成有机的结合体,并兼具节水、节地、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保护自然景观,充分促进居民间及人与自然间亲密和谐,搞好生态建筑规划,是作好乡村生态社区规划的关键。

 

    我国的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区布局缺乏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生态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生态景观布局等存在分散、杂乱、无序的情况,未能充分利用保护自然景观;二是对生态建筑的理解表面化,乡村农户住房的建造方式传统、建筑材料陈旧、结构设计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严重。乡村生态社区中,人居环境和植物环境并没有完全做到有机结合,未能有效促进居民生态化的生活方式。

 

    建议强化乡村生态社区的规划与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打造我国布局合理、用地经济、建筑物充分保护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居民生活生态化、空间友好和谐、环境优美的乡村生态社区。

 

    二、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保障不足

 

    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必需相应政策的保驾护航,亦必需相关技术提供的坚实支撑。这两方面都是乡村生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本保障。现阶段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困境与产业政策、技术方面的保障不足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尚不完善,现有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等缺乏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难以满足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产业链接技术、资源化技术、环境恢复技术等应用不够。使我国乡村生态工业技术创新不足,不少乡镇企业设备简陋,少有能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名牌企业,致使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动力不强。

 

    建议强化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制定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及办法;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推广、使用生态产业技术。

 

    三、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要素供应不足

 

    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要素主要包括资金、基础设施和人才,具备这些基本要素,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生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而当前我国生态社区建设要素明显不足。

 

    一是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生态建设保障资金方面,省级、市级、镇级财政对乡村生态社区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比较低,生态社区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和筹资渠道有限,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参与不足,农民自筹资金积累有限,建设资金紧张。

 

    二是乡村生态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许多地方的道路、交通、电信、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生态社区、生态产业发展的需要,教育、体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条件比较差。生态产业所需生产要素供需不匹配。

 

    三是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是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关键因素,而乡村里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稀缺是较普遍的问题。乡村现有的各类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相关的技能、知识掌握不够,人员素质较低。乡村社区群众在生态社区建设方面的参政议政能力较低且对先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认识有限,人力资源难以满足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建议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政策,对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通过直接投资加大对动植物保护区和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信贷和融资,使企业、社会组织、公民都能参与到生态社区建设中来,以有效改善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所需条件,平衡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要素的供需矛盾。

 

    四、乡村生态产业链培育不足

 

    我国乡村生态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融合发展方面缺乏统筹考虑,生态产业链尚未形成。

 

    生态农业方面,立体生态农业、庭院生态农业等发展不够。生态工业方面,还未根据区域特点及传统优势,确立起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生态服务业方面,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刚刚开始,大多是以农家乐、果园、茶园等为主。合作社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产业体系,产品的销售流通和售后服务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新兴服务领域的建设缺乏。生态产品方面,经营类型相近的企业间分工不明确,产品存在趋同的倾向,产品同质化、层次性不明显,特色不突出。

 

    建议根据各区域的具体特点及传统产业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编制生态产业建设总体规划,加大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和完善多产业融合的生态产业链,以利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农业生产与农村环境中的附加价值,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进程。

 

    五、乡村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不足

 

    乡村生态社区是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经济模式为途径,以系统的乡村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在保持当地风俗文化条件下,运用生态学方法建设的和谐、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乡村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必须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对乡村生态社区建设并未形成统一的系统评价标准,现有的政策对乡村生态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明显不足。各“村规民约”,虽然涉及到约束群众讲究卫生、环境保护的内容,但主要是遵纪守法、维护治安,缺乏对全面完整的生态社区建设的针对性。农村“风景区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主要是严禁捕杀、盗取、采集野生动植物的惩治措施,但也鲜有涉及保护景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

 

    建议在研究相关农村社区建设技术指南和评价标准基础上,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按照以农民利益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科学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和过程管理等项原则,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包括环境环保、资源消耗、交通系统、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内容的乡村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使我国乡村生态社区建设评价有统一的科学标准。

 

     (叶 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