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建议

2017-03-29 16:25:43  
字体大小:【

 

    实体经济是兴国安邦的基础。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地域的振兴都源于实体经济的强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制造业迅速成长,经济总量由1985年的世界第9位上升到现在的第2位。然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又面临诸多的挑战,如虚拟经济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冲击,房地产的冲击,新技术、新市场的冲击以及繁重的税费压力。实体经济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鞍羁下踌躇不前,普遍经营不景气,让人不安。实体经济的崛起特别是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规模不大,技术不先进,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给人的明显感觉是:低水平重复项目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优势不强,增长动力不足。突出表现是“三低两高”。即:产品技术含量低,只追求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低,人员流动性大,工匠精神普遍缺失;生产效率低,大多数工厂不能达产,大量的投资闲置,自动化、智能化运用的程度低。企业运行成本高,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税费负担越来越重;投资建设成本越来越大,研发经费越来越多,银行及融资越来越贵;经营风险高。产业支持性政策不稳定、不连续;政策执行没标准,不从实际出发,企业无所适从。同时企业投入风险和市场恶性竞争的风险加大。产业过剩严重。一些企业为蝇头小利相互价格倾辄,甚至拿其他企业产品冒充自己的产品欺骗消费者以招揽客户,改头换面,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2、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改善不足。《劳动法》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但是劳务纠纷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环境日益艰难;《环保法》保护了生态,但是城市综合治理动能缺失,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很多;《税法》保护了国家利益,但税收的不公平性,让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八项规定》保护了干部,但门好进,脸好看,却事难办,企业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创新驱动好,但是知识产权保护失控让创新者大多成了“烈士”。

 

    3、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难度加大。一方面融资难,虚进实退,国进民退,资金未流入至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这是当今实体经济面临的“新常态”。一般企业资金链断裂多半是银行抽贷、限贷形成的。另一方面货款回收难,社会经营的不诚信,造成大多数企业大量的呆死账,企业一点利润甚至还加上银行贷款都变成了应收款,现在倒闭企业增多,资金风险更大了。

 

    二、振兴实体经济的建议

 

    (一)从政策层面保障,给实体经济创造一个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持政策的持续稳定。实体经济是投资的主体,而政策的持续稳定是投资的前提。因此,在各种产业政策出台前要充分论证,一旦发布执行,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连续性,不可朝令夕改。在政策的执行上各执法主体,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研究问题,从大局出发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万不可死搬硬套,甚至杀鸡取卵。否则,投资将血本无归。

 

    建立驱动创新机制。实体经济是创新的主体。都讲创新驱动发展,而政府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驱动创新,比如:科技投入的激励,知识产品的保护,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奖励,创新资金的扶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等,都是企业渴望解决的问题。没有驱动创新机制,企业就缺乏创新的活力和条件,创新驱动就成了一句空话。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体经济是市场的主体。但凡是市场,就存在竞争,特别是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今天,恶性竞争有所难免。税费过重且不公平;人员无序流动且企业无奈管理;产业规模计划失控且仍放量增长;社会诚信度下降,劣质产品充斥市场,鱼龙混乱,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彻底淡化,急功近利、浮躁也成为常态。这些情况不是单个企业所能改变的态势,必须用政策的、法制的、经济的手段来引导和规范。

 

    把实体经济挺在前面。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从城市建设到劳动力就业,从税收贡献到地方经济综合实力体现,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然而,一些人想用虚拟经济和新的经济模式,甚至是房地产取而代之,这是舍本求末,这样的观念会导致一代年轻人对干工厂的歧视,正在干工厂的人也会信心丧失。社会各行各业对制造业的轻视,从而出现投资、投入转移。政府对实体经济的重视要像抓城市建设一样做足文章下真功夫才行。

 

    (二)从企业内部挖潜,适应新常态,足练内功,自我发力,让自身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

 

    适应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时代,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企业要借助这一平台,拓展渠道,拓宽市场,寻求新的增长,谁能抢先一步,该就能赢得商机。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工业4.0、中国工业2025都向世界传递先进制造业的趋势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国际接轨。市场全球化时代,低成本无疑是占领市场的杀手锏。企业走出去才是活下去的生存之路。而与国际接轨,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做足功课,否则就会挨打。

 

    依法诚信经营。法制化时代,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是立身之本。面对安全、环保“一枪毙命”的压力,加强企业内部运行管理,规范治理结构,强化法人责任,增强危机意识,才能使企业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走得更远,才能做大做强。

 

    (三)多管齐下,真情倾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尽早出台支持、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实体经济的地位。从减轻工业企业负担、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转型、人才引进等方面,从实际出发制定有特点和有别于周边地区的好政策,改造传统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各地工业企业结构明显优化。

 

    二是合理优化配置资源。重复投资及企业间内耗现象严重是许多地方存在的共性,如果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产品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提升,各地的产业集群将做得更好。另外,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短缺成了硬伤,各地多引进几家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多一些融资途径和办法,以救企业于危倾。对人力资源问题。人社部门可成立若干个专业的劳务服务公司,由于现在企业很难保证长年满负荷生产,淡旺季明显。但劳动用工一进厂就得交“五险一金”,辞退员工更不易,且培训时间长,用工时间短、成本极高,如果临时用工,从专业劳务服务公司派遣,就可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出真招、用真情减轻工业企业负担。现在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所有的负担工业企业一项不落。税收比例重,费用弹性大,税费的不公平直接导致的是成本的悬殊,带来的是市场竞争力的弱肉强食。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税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而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魂。这些年来,制造业做到了量的增长,但少了工匠、丢了魂。以前国有企业员工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成了草根专家;现在一个岗位干两年就想到跳槽了。企业之间挖技术人才,杀低价。这样的躁动,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衰退乃至崩溃。建议政府一方面倡导工匠精神,鼓励在细分领域、细分市场上争当冠军;一方面加大打击管制力度,让企业能诚信经营,高水平发展。

 

    五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配好套。要完善城市功能,搞好污水处理、电力供应,发展物流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等,给实体经济创效增添动力,同时要发挥政府干预和市场配置的双重作用,保持适度和平衡,规范服务价格和标准,促进城市功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

 

    (随州市政协  戴百雄  肖春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