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然而,受自然环境、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不能满足现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卫生人才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以兴山县为例,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在岗职工1078名,大学本科学历329人,占30.5%;执业(助理)医师总数385人;高级职称仅54人,真正能挑大梁、独挡一面的临床医生屈指可数。
二是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根据近年来病人就诊量及疾病谱的变化分析,心血管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颅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学科技术人才不足,真正起骨干作用的中坚力量薄弱,且年龄两极分化,影响了医院两个效益的发挥。
三是人才引进困难和人才流失极为严重。近年来,通过努力,虽然引进一些人才,但整体人才素质不高,特别是关键人才、学科带头人仍然非常缺乏,再加上受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逐年外流。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医疗质量的关键,提高农村技术人员的素质、强化农村整体医疗服务功能,是当前全面深化医改、关系到老百姓期盼的“看病方便,看病便宜”问题的解决,是统筹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因此,建议加大对山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政策扶持:
1、对山区农村引进卫生专业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对急需紧缺卫生专业人员公开招考时放宽开考比例、年龄等方面限制;对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可直接考核进编;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可直接考核招录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卫生智力扶持农村基层的政策。突出重点抓好市级医疗机构晋升下乡、挂职扶持的措施落实,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加强市级医疗机构的对口扶持,明确经费、设备、人才技术的支持,扶持一定三年,加强考核验收,确保对口扶持真正起效。同时,市政府或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协助大力争取省的三级医院的对口扶持,对欠发达山区县要特别重视和适当倾斜。
3、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建设专项基金。由市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专用于山区医疗卫生人才的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或“定向”培训工程,建立县级医疗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深入调研山区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山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兴山县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