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对山区农村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2016-03-24 09:45:37  
字体大小:【


兴山县政协主席 许开龙


    习总书记勾画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支撑,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全面消除贫困,开展精准扶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和举措。


    当前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面是比较大的,以鄂西山区兴山县为例,处于国家贫困标准的绝对贫困人口2.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加上相对贫困人口,估计贫困人口在30%以上,证明精准扶贫迫在眉睫,任务繁重。农村贫困人口多、面大的原因很多,但在鄂西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自然条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地区多是山区,山高坡陡,土地条件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吃水靠挑、出门靠走、运输靠背、种地靠挖仍是普遍现象。


    二、科技运用水平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达1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5%,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村耕种一亩三分地的人口以老人、妇女为主体,耕地的劳动力少了,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低,导致运用科技的能力低下,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公共资源配置不均,思想病态严重。农村人口众多,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偏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能力有限,加上针对农村的政策性投入的有限性和短期性,造成众多的农村人口接受的教育有限,导致思想病态严重,经济生活中的心理失衡,文化生活中的心理空虚,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焦虑,惰性和依赖性严重,仇富、仇官、仇基层组织的心理泛滥,不主动接受新知识,不愿意利用新技术,致使贫困人口靠自身发展经济、改变自身面貌的主动性差。


    四、农村经济发展慢,基层组织建设受牵。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度,政策投入偏离,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严重受到牵累。村干部待遇低,党员年龄结构失衡,发展党员难,村党组织、村委会组成人员选配难,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不愿在家务农,不愿参加竞选。导致基层组织组成人员知识少,能力低,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意识和商品意识,缺乏法治观念,这种软弱的基层组织与战斗堡垒作用极不匹配,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把精准扶贫引向深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呢?


    我觉得要立足发现和寻求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和资源,正视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现状,把目光投向可能性上。我们在有效实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大工程”、“八到户”扶贫思路和措施的基础上,应该把重点放在注重政策投入的重点性和长期性上,国家和各个地区要把农村当城市一样建,一样管,在政策、资金投入上把重点放到农村地区,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规模,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地区倾斜。


    第一、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是增加对农村吃水难、用电质量差、出门路难行、土坯房居住不安全以及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等问题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增加投入,解决公共资源不足问题。重点是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教师、医护人员到农村贫困地区,提高师资、医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医护能力,实现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第三、增加投入,扶强基层组织。农村地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直接原因是农村有为的人不愿当领头人,根本原因是村干部待遇低的问题。在兴山,2015年度村干部的平均工资不到万元,村书记不到两万元,谁愿意干这又苦又累又受气的活儿呢?如果能够提高村干部待遇,就能吸引大量有能力的人参加组织。


    第四、增加投入,扶持发展产业。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根本出路在于农民自身发展产业。要增加投入,为贫困人员提供信息指导,比如通过网络、互联网+,提供市场行情,提供销售平台;要增加投入,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产业支撑,比如通过投入农机具、良种、良法等,减少投资成本,增加产出率,增加产量,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