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改善当前国家粮食收储工作的三条建议

2015-10-27 09:48:48  
字体大小:【

 

    国家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储备问题,目前基层粮食储备有中央、省和市县三级储备体系。但是通过我们政协委员一线调研发现,当前影响国家粮食收储因素问题依然不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科学做好粮食收储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刻不容缓。主要问题如下:

 

    一、种粮效益仍然偏低,粮食质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种结构上,国内平衡有余、轮换经营困难的稻谷比例偏大,而耐储性强的小麦,国内自产不足的大豆比例偏小;二是品质结构上,一般品种多,专用优质品种少,不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三是储存期较长,粮食差价补贴保护价政策实施让财政不堪重负,国家为此每年需支付巨额的利息和保管费用就达300多亿,仓库费用、仓储损耗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粮食陈放久了,即使没有陈化,陈粮已失去市场竞争力。四是部分地区种粮效益仍然偏低,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没有根本改变,土地流转集中度不高,粮补作用发挥不够理想,资源、技术支撑有限,农业劳动者素质较低。

 

    二、“晒粮难,储粮难” 问题依然存在,粮加工企业生存环境还需优化。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鼓励粮食规模化经营的系列政策,涌现出大量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万亩示范基地等,但“晒粮难,储粮难”的状况接踵而至,加强粮食后端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滞后,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粮食生产、储备促进农民增收难题难以破解。同时,一些粮油批发市场所在的区域,受成本上涨、竞争加剧影响,粮食加工企业的下游消费市场不旺。同时,如养殖业等不景气,也致使粮食加工企业竞争激烈,无利润可言,规模小的粮食收储企业关门的较多。

 

    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条件普遍较差,仓储设施缺乏,科学储粮水平不高。由于目前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人员主要吸纳了原有粮食系统内改制企业的职工,普遍存在粮食队伍老化严重,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同时,按照现有粮食管理体制,粮食收储企业属于政府政策性公益企业,享受财政全额补贴,不得参与市场经营。加上企业考虑经营成本,精减人员开支,近年来虽然陆续招收新员工,特别是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但由于国有企业待遇相对偏低,一般的大学生也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队伍素质的缺失,导致在收购中不符蒙混过关,存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松懈现象还时有发生。

 

    对策与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规模适量、结构合理、布局适当”的储备粮体系,确保储备粮规模按时、足额到位。认真落实最低周转粮储存制度,选择符合条件的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及经营大户,实行最低库存量管理。改变国家粮食储备办法,逐步提高中央储备粮在粮食储备中的比例,缩小地方储备粮的比例,建立以中央储备为主体,省级储备为辅助的粮食储备制度。同时,要从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的高度,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罚兑现。此外,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户将成片的耕地依法流转承包给种植大户,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专业户流转,发挥种粮的规模效益。还要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以培植种粮大户为重点,加强农村新型农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科技兴粮水平。

 

    第二,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建立和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自我培养与委托培训相结合、单位安排与个人自修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型的粮食行业人才综合培养体系。各地有关部门还要突出对国家政策性粮食购销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管理,维护售粮市场秩序,科学调度农户卖粮。健全落实相关制度加强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监管,加大对违反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监管,及早做好各项应急预案,坚决防止火灾和突发事件发生,确保安全。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加快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形成以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重点、一线收储库为支撑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各地要继续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仓储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性粮食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粮油品牌,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要把银行信贷等低息扶持政策向大中型民营粮食企业敞开,鼓励他们参与粮食储备,不断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储备主体,分散储粮风险。并且要充分运用粮食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粮库”建设。建立完善粮油质检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成品粮油市场供应体系,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加大粮油安全监测力度,有效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老河口市政协委员、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