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而且中外游客又有结伴在节假日出游的习惯。但是,随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涌入各地景区也带来了一些环保问题。尤其是十一期间,游客、网友等纷纷在网上晒出景区挤爆、乱丢垃圾、事故频发等各种不文明游玩行为,都暴露出景区环保堪忧的现状事实。
究其原因,主要与景区环保载体单一有关,多数景区一直在“门票经济”上动脑筋,很少在禁止文明出游、毁林毁草、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开山取石、挖土采沙等破坏生态行为环保上做文章。尽管,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景区环保缺乏有效的载体,践踏环保的违法行为依然是屡禁不止。因此,当前景区环保需要在载体上下功夫。
建议: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以教育与处罚兼顾创新景区环保机制。比如:借德国景区内出售的所有纪念品都不允许带包装。如果游客需要包装袋,必须付与纪念品等值的“包装垃圾处理费”等立法经验,通过法律载体完善一批景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弥补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可以采取《青岛一景区环保出新招 捡15个烟头换一张门票》中“以物置物”的载体形式,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保证景区的环境。另一方面,除加大国家财政补贴景区环保外,景区还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环保资金,通过在门票、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标注环保公益广告词等多种载体,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国家的环保地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水平。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协委员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