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谷城县政协委员到该县盛康镇凉水泉村走访留守老人、贫困儿童,委员们在点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关爱留守老人、贫困儿童的同时,更希望他们能给留守老人、贫困儿童一份精神关爱。物质援助固然相当重要,精神关爱同样不可或缺。
如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众多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离村经商,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已经成为农村中的一种常态。留守妇女和老人成为照顾家庭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多数人过着残缺的家庭生活,有的地方职能部门和村委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留守人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因得不到关心和照顾,往往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过早辍学,老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证,渴望精神上的关爱。
留守人员、贫困儿童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关注。笔者认为,一是基层乡镇的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老年协会以及村“两委”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帮扶对子,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弥补留守人员精神上的缺失。二是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开展科技帮扶,减轻留守老人、妇女的劳动强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精神大餐。三是农村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多安装一些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鼓励留守人员多参加集体活动。四是学校还要针对留守儿童开办心理疏导和教育课程,教育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经常电话沟通,遇到传统节假日和休息日要多回家看看,与家人团聚,让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谷城县政协 王轩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