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有机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湖北省、荆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江陵县较短时期内最有希望建成区域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的朝阳产业。2015年7月,江陵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发展循环经济专题调研,在分析江陵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的机遇和优势,剖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之后,提出了江陵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建议。
一、现状和问题
江陵县发展循环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落后。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存在误区:有的不看好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看不到其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并将其从业人员称为“破烂王”、“拾荒人”;有的将资源回收利用与假冒伪劣、污染环境画等号;有的认为该产业占地面积大,产出效率低,税收贡献小。
2、组织化程度较低。到目前为止,江陵县还没有对该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多数企业处于单打独斗、自生自灭状态,导致江陵县在争取国家试点政策等方面乏力。全县循环经济关联企业基本分散于几个园区各处,集中度过低。县政府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政策措施不明朗,有几个有意投资江陵的有色金属回收加工项目最终没能落户。
3、扶持政策配套不够。省、市虽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但“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至今没有出台。仅以农林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产业为例,一方面凯迪电力投产后原料不足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秸秆禁烧压力很大。如何通过调整资金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发电企业、回收企业、农户等多方积极性,最终建立起秸秆回收利用体系,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困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江陵县城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没有处理工业污水能力。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长江取水口、排污口等尚未开建,导致很多企业不能落户建设,竣工的企业不能投产。整个开发区自来水管网标准过低,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二、对策和建议
1、做好产业规划。将江陵县确定为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地,支持江陵县按照建成“中部城市群特色产业集群”、“华中地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产业定位,以及5-10年内,实现“投资800亿元、规模企业50家、产值1000亿元、税收30亿元”的效益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东江环保为主体,聘请国内顶级专业规划团队,做好《江陵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省、市职能部门出智、出资、出力,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推进。
2、抓好政策扶持。一方面,积极协助江陵县争取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示范基地、铁路和水运口岸、保税区等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为天银循环纳入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创造条件,使之最终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另一方面,支持江陵县出台县级扶持政策,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省、市财政给予资金扶持,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
3、培育产业体系。重点扶持江陵县培育壮大以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一是以鼎浩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为龙头,建立华中地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打造再生资源交易平台;二是以凯迪电力为龙头,或者引进新的市场主体,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打造农林废弃物收购和交易平台;三是从先进发达地区引进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电商企业,打造覆盖荆州乃至辐射周边地区的线上交易平台,增强江陵再生资源交易话语权;四是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学研基地和平台。
4、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江陵县已有几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雏形初显。省市应给与重点关切,扶持其延伸、壮大,使其成为江陵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引擎:一是以湖北天银为龙头,构建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电子电器废弃物、工业污泥、矿物油等回收利用产业链。二是以湖北能源集团为龙头,构建煤制天然气附带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三是以美帆金属为龙头,构建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链。四是以凯迪电力为龙头,构建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链。五是以斯米克或者引进一家企业为龙头,构建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六是以拍马纸业为龙头,构建林木加工产业链。七是以铭耀新能源或者引进一家企业为龙头,构建生物能源产业链。
5、帮助企业解困。江陵县委、县政府根据产业、企业发展情况,一业一策、一企一法,帮助循环经济型企业解困、松绑、助力,更希望得到上级政府的高位引领、重点帮助。支持东江环保兼并重组鼎浩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打造华中地区废旧物资交易中心。对江腾铜业、鑫发铜业、恒运机械等企业实施“二次招商”给予推介,协助引进关联度高的实力企业收购、加盟等,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多渠道、多形式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推进江陵县沿江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取排水口和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协助江陵县建立“续贷周转金”,理顺“顺位抵押”关系等,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江陵县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