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中小学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在农村偏远的乡村,幼儿教育又呈现出严重滞后性,因没有幼儿园只能和乡村小学或教学点混在一起,既没有配套的设施设备,也没有专业化的幼教队伍,更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开端。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太薄弱。农村偏远乡村为了解决幼儿的学前教育,就在乡村小学或教学点里开设一个幼儿班,而承担幼儿班教学任务的就是小学老师,绝大多数都是50多岁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敬业精神,都有照顾小孩的经验,但这毕竟和幼儿教育还是有差别的,不管是精力、体力还是经验与能力,都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即使在年轻教师中,幼教专业的也很少,甚至没有,加之对幼教专业培训不够,致使偏远乡村幼儿教育相对落后。
(二)幼教经费很不足。经费不足导致幼儿教育的配套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教学需要。偏远乡村幼儿教育没有器械、没有玩具,更缺乏的是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措施。可是在山区县南山乡镇偏远乡村里,个别幼儿教育的活动场地都很难保证。
(三)多违背幼教规律。“小学化”、“大班化”、“混龄化”是偏远乡村幼儿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不仅违背了由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还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开支,不管孩子年龄的大小,通通混在一个幼儿班里教学,幼儿教育这种“大班化”、“混龄化”的现象,极不利于因人施教。
(四)后勤管理跟不上。委员们反映,偏远乡村小学(教学点)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提供孩子早点和午餐的条件,绝大多数幼儿班的孩子每天上学和放学需要家长接送,这虽然出于对孩子安全考虑,但加大了家长的负担;极少数有条件的学校虽然提供了饭菜,但饭菜数量、营养搭配与幼儿丰富的口味、生长发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是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好农村偏远乡村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中来,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中来。
(二)加大投入是保障。地方政府应担负起幼儿教育的责任,把幼教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关于偏远乡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按标准配齐配全幼儿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
(三)加强师资是根本。利用政策的导向,加大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偏远乡村幼儿教育的需要。将农村偏远乡村的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加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农村小学教师,尤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知识的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四)鼓励民办是路径。制定农村偏远乡村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幼儿园建设,并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研究偏远乡村幼儿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形式上、内容上给予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陈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