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新洲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倍增计划”和区委区政府“1234”总体发展战略,突出抓招商、建园区、扩投资,调结构、优环境、促转型,全力推进新项目引进开工和新产业培育壮大,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尽管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也存在着制约工业经济动力转换、增速提档、结构优化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带动力不强
目前我区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水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突出地存在。一是工业总量不大。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是园区形态不全。许多街镇园区还存在着“规划停留在纸面、杂草保留在地面、企业落户不见面”的现象,园区拆迁、退地、还建及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日益影响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聚集发展。四是投资动力不强。五是项目推进后劲乏力。
(二)工业企业成长不快,支撑作用不强
一是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二是企业管理粗放松散。许多企业经营模式简单,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运行处于粗放松散状态。三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目前,全区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的企业有5家,许多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市场品牌和产品竞争力。四是企业技术人才缺乏。
(三)外部环境建设不优,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企业融资难。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紧缩等政策影响,加之,我区存在部分工业企业发展实力弱、信用等级低、适销对路产品少、资产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担保机构少等因素,许多企业融资困难。二是企业用工难。受经济下行、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用工短缺,无法开展正常生产经营。三是企业享受全方位的服务难。尽管我区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并且相应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超市等服务机构,但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培训、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广度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健全。
当前,我区工业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根据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型就是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百户创新创业计划”,构建市场主体培育新生态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让创新创业的基因扎根于全区经济的每一个细胞;落实国家、省、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配套出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及实施细则。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整合部门资源,构建全民创业工作体系,为创业培训、科技孵化、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提供综合服务;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打造“众创空间”,培育更多“创客”;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企联合,引导企业设立和利用专业机构实验室、技术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和申请专利;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引进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种子资金等市场创业资金,引导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三是实施“百户企业培育”计划。从区内现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每年优先选择百户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和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催生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冠军”。
二、实施“百企技改计划”,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典型示范工程,围绕产业链延伸,大力促进重点行业优化工艺流程,采用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企业改造提升生产装备、检测装备、研发装备等基础设施及条件,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在企业管理、研发过程、销售物流等方面,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电子商务化的联动发展。三是提升工业产品结构。引导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效益;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四是提升绿色制造能力。加强实施传统产业在环保、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发展。
三、实施“百户互联网制造计划”,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
一是实施“百户互联网制造计划”。抢搭“互联网+”的发展快车,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五年支持百户重点企业实施互联网制造项目,组织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组织实施流程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等。二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研究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三是建设中小企业云服务中心。对接国家、省、市工业大数据,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资讯、市场、技术、科技孵化、创业培训、中介服务等全方位网络服务。
四、实施“百个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建立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目录。围绕《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和5大工程,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目录,从招商起点上做优产业,着力招大、引强、选优。二是实施“百个新兴产业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重点引进和实施100个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10亿元及5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着力引进产品处于价值链高端、有实力、有品牌效应、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创新新兴产业基金支持模式。落实《新洲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规范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要求运作,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采用结合式融合发展和绑定式融合发展两种方式,推动我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服务引导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
(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常委 林汉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