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近几年武汉市区小康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了以“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洁万家、挖万塘、惠万民”四年的三万活动,同时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五务合一”、“计划生育”等纳入小康扶贫工作。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选派8000多名干部,组成1929个小康工作组,深入1929个建制村开展“三万”活动,各小康扶贫工作组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引进项目,细化目标要求,强化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近期我们对市区小康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区小康扶贫工作活动开展情况
自开展小康扶贫工作活动以来,武汉市区都组派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和学校选派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小康工作组共686个。其中市派工作组47个,市直二级单位工作组30个,市管国有企业18个,武昌区工作组182个,青山区工作组164个,新洲区派工作组237个。通过小康扶贫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致富途径进一步拓宽,小康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高认识。为确保小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各单位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康扶贫工作专班,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到位。各单位结合各自驻点村的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对小康扶贫工作的指导。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对开展小康扶贫工作产生的费用,各单位给予充分保障。同时抽调部分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中,为开展小康扶贫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和人力保障。
(二)营造干事氛围,突出小康扶贫工作目的。各小康扶贫工作组按照活动要求,努力营造小康扶贫活动氛围,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一是动员部署。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作安排部署,将小康扶贫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实地调查。各单位主要领导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到各驻点村实地考察。如市政协吴超主席多次带工作组到新洲区旧街扬山村走访农户,召集村民座谈,倾听群众诉求,全面了解该村情况。
(三)深入走访调研,理清发展思路。市区小康扶贫单位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走访,召开村委及群众代表会,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在准备掌握村情的基础上,指导村“两委”制订短期建设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做到各村发展目标明确,工作措施具体。新洲区国税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认制约凤凰镇郭岗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水田面积少,荒山面积多。针对这些情况,确立了加快茶业产业发展,培育种植林果业的发展计划。2014年扶持种植茶叶50亩,目前长势良好。
(四)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村谋利。市区小康扶贫工作组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竭尽全力地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市委组织部工作组结合新洲区风凰镇三叉路村的特点,以五务合一为契机,多方协调资金新建一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洲区林业局无偿提供大雾山村优质茶苗6.6万株,帮助村新建500亩油茶产业基地,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程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该基地已于去年春季建设完成。新洲区残联考虑到三河口村残疾人较多(44人)的现实,在申报名额总数有限的条件下,为三河口村肢体残疾人李其峰等三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扶助资金1.35万元。
(五)发掘优势,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市区小康扶贫工作组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共建工作的关键,发掘各自结对村的优势,因地制宜,优先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围绕“资源、产业、服务”大做文章,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1、围绕“资源”做文章,挖掘发展潜力。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地、荒滩等集体资源,升级改造鱼池塘堰,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废旧学校,仓库等资产,采取引进项目,规范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新洲区发改委多方协调,将“万佳福”茶业有限公司引进烽火村安家落户,将村集体2000亩荒山租给该公司,租期50年,租金250万元。区水务局帮助协调清水塘村与武汉赏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双方协作发展625亩油茶、果树、特种经济林作物和生态旅游,当年实现山林承包租金20万,按合同今年年底可收入5.3万元。
2、围绕“产业”做文章,延伸产业链。鼓励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邀请专家到村到户,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迟产业链。新洲区政协办依托石堤河村以湘莲种植为主导产业,协助村集体发展湘莲500亩,流转土地50亩建立湘莲种植基地,完善基地基层设施建设,引导农户自行种植湘莲300亩,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组建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对湘莲进行深加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深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
3、围绕“服务”做文章,拓展经济领域。小康扶贫工作组帮助村完善商业网店等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如,新洲区残联投入资金2万元兴办“便民超市”,方便群众。旧街街教育总支通过自身优势,帮助村养牛专业户请到专家,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今年该专业户租用村土地8亩,养肉牛100多头,纯利润超过十万,村里获得5万元土地租金。
(六)关注民生,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设施相对薄弱,小康扶贫工作组驻村以后,积极完善水、电、有线电视网建设,硬化通湾道路路面,修建机耕路、渠道、护坡、厕所等。新洲区工商银行在自身体制机制受限的条件下,帮助肖畈村修道场2500平方米、公厕6座、挖水塘4口、建村级公路4.5公里、硬化路面3000米、机耕路2200米,U型渠4000米,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村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新洲区物价局针对今年遭遇的六十年难遇的特大旱情,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调水,帮助凤凰山村解决水源,并针对该村抗旱灌溉经费不足的情况,局领导率工作组送去1000元修复渠道2500米,解决该村抗旱的燃眉之急。旧街街财政所在小康扶贫中了解到曹井村地势起伏较大,每年因灌溉难而影响农业生产,在关键时刻,筹集3万元抗旱资金,帮助曹井村解决抗旱难题。亨发公司尽管是企业,但仍在公司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资金为村开挖水沟450米,对一口2亩水面的蓄水塘进行全面整修,新建机耕路2条,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常阳新力公司拿出资金8万余元,维修祠堂湾村水库、河堤,出资3.7万修建南干渠,改善村生产条件。
二、小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近年来开展的小康扶贫工作中,市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是保持高度一致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少数地区、少数单位、少数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小康扶贫工作重视不够。专题研究解决驻点小康扶贫的干部,争取项目,帮扶资金不多。大多小康扶贫工作组驻队干部与单位工作没有脱沟,没有沉下去与村民同吃同住,由于路途谣远,一个月开车去两次,听听汇报吃顿饭,没有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二)部分小康扶贫工作组在帮扶村的过程中,方式比较单一。认为就是给钱给物,没有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不大,为村民“五助”(助困、助业、助医、助学、助志)中作为不多。
(三)有的住队干部产生疲劳厌倦情绪,消极应付。认为小康扶贫工作是出力不讨好,住队补贴标准也参差不齐,有的干脆没发。有的工作组与人民群众感情交流不够,工作作风不深入、没有做到村级情况清,致贫家庭原因清,村民专长清,群众需求清,帮扶承诺清。
三、做好小康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小康扶贫工作是对前四轮“三万”活动的延续和巩固,也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创新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此建议,要把握要求,破解难题,确保小康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围绕“一个中心、五个结合”开展活动。“一个中心”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五个结合”就是做到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强化“三农”工作紧密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二)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覆盖、普遍受益。继续做到活动覆盖所有行政村、组和农户,达到“全覆盖、广参与、普受惠、重实效”的效果。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兴办实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选择兴办力所能及的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务求取得实效。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级党政组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投身到这次活动中来。四是坚持整合资源、统筹使用。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在不改变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捆绑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街镇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做到分级分类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五是坚持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各级党政组织要按照工作分级负责,资金分级筹措,加大组织发动、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的力度。对活动开展全过程要实行检查督办,严格结账兑现。
(三)要完成四项主要任务。一是“宣传政策”。工作组首先是宣传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宣传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城镇化会议以及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文件精神,特别是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内容和武汉市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积极参与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发挥主体作用。二是“走访农户”。送科技、送政策,修水利、修道路,这只是小康扶贫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表”,关键是要送感情,要“由表及里”,在“情”上下功夫,得民心。如何增进感情?就是要放下“架子”,和农民拉家常,交朋友,经常走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工作组一定要利用春节和春耕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走访农户,增进同农民的感情。三是“兴办实事”。小康扶贫兴办实事应不指定具体项目,除了市区部门在村里安排的项目必须完成外,工作组和村“两委”要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再实施具体项目。四是“服务群众”。主要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要破解三大难题。一是破解群众发动难。一些地方村干部和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筹资投劳无法开展。我们认为,一靠宣传发动,采取开动员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耐心做群众的工作。二靠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办法、村规民约等制度,让群众当家做主,用制度的力量去发动群众。三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只有当群众认为政府是在扎扎实实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不是在搞形式主义,不是搞劳民伤财时,他们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投身小康扶贫活动,成为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二是破解资金筹措难。我们认为,总的要求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机制,通过“财政补一点,项目筹一点,农民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工作组帮一点”来解决。要鼓励农民投劳捐资。特别要借鉴前几轮“三万”活动的成功做法,大胆解放思想,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把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把企业引导到农业经营领域中来,做到多方共赢、合力共建。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慈善机构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开展捐赠活动。三是破解资源整合难。要整合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水利建设、村庄整治、环境综合整治、林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资源和项目资金,尤其是农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既要加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投入,更要整合各种服务资源、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系统。
(五)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一是要明确各级职责。各街镇是小康扶贫活动的主战场,要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迅速动员部署,要选派专人做好市、区工作组的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各级工作组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组干部、生活、经费、补贴落实。二是要落实部门责任。要抓好市区小康工作队(组)、市区直机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区内学校、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小康扶贫活动工作的部署、培训、推进、督导、典型宣传和队员管理工作。要制定“以奖代补”办法和资金整合办法,落实小康扶贫的经费。三是要加强督办考核。市区纪委、监察局和宣传部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狠抓落实。要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对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四是要严明工作纪律。活动期间,各派出工作组干部要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一律吃住在基层。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调查研究,协助解决驻村实际问题。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要严守工作纪律,轻车简从,不得扰民,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十一项禁令”有关要求,切实做到“六不准”和“两个不得”。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五是要强化舆论宣传。要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宣传专栏,宣传全市工作的启动、开展、推进工作的亮点、特色等情况,第一时间宣传报道进展情况,对全市小康扶贫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各地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各类典型,推介各地工作经验,努力营造小康扶贫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