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变革的发动机。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里。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把文化建设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各地都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打文化品牌。麻城作为革命老区,矿产资源贫乏,人文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作出“文化麻城”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促进文明,以文化助推经济,以文化铸造品牌,这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如何进一步推进 “文化麻城”建设,我们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推动发展,搭建文化平台聚人气。麻城要建设成为大别山文化服务中心,必须把改善公益文化设施、搭建文化平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落实到项目工程上。重点推进移民文化产业园、移民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大别山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福海体育公园等建设工程。将游客集散中心改造成多功能广场,增强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村农家书屋服务功能,建设文化广场。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制订文化场所“双十”规划,在城区建设“十分钟文化圈”,在农村建设“十里路文化圈”,便于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第二、挖掘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旺财气。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形成文化产业“精加工”和“深加工”基地,增加就业和收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麻城是全省首屈一指的文物大市,建议市政府完善文物保护规划,将乘马、顺河革命遗址纳入国家红色大遗址保护项目。重点推进柏子塔保护工程,乘马会馆扩建工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医院遗址修复工程,将军故居修复工程,红军英烈园建设工程,古村古树古庙古宅保护工程,野外重点文物保护标志设置工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抢救和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
积极探索和兴办文化产业园,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湖广移民文化产业园、两河四岸创意文化产业园、龟峰山杜鹃文化和长寿文化产业园、五脑山养生文化产业园。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培植文化经营实体,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推介美食文化和名优特产,集中开展麻城十大名菜、十大名优特产、十大优质服务酒店、十大优质文化服务娱乐场所评选活动。注重文化产品推介,全力推动麻城优秀图书进窗口、上书架,麻城优秀民歌进歌厅、上网络,麻城优秀戏剧登上国家舞台演出,走出国门对外巡演。
第三、以人为本,策划文化活动树正气。我市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文化空心化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一些媚俗、庸俗、低俗甚至是黄色的文化产品难以根除。这需要政府用先进文化去引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发挥文化惠民功能,持续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文化三下乡活动。以智慧麻城建设为契机,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为农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文化服务。
发挥文化教化功能,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提升全民素质,激发全民创业。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总揽,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系列人物、农村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和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发挥文化凝聚功能,提炼麻城精神,制作城市标语,设置城市雕塑,打造具有麻城人文精神的公益广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第四、丰厚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扬名气。文化品牌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底蕴,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麻城的红杜鹃已叫响全国,我们要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提升麻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点打造移民文化品牌。加快推进移民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注重麻城历史元素景观设计。继续举办移民文化学术研讨会,加强移民姓氏族谱整理与研究。举办川渝文化交流活动,引导民间祭祖仪式,推动移民后裔寻根游。邀请名家创作以移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着力打造笔墨、舞台、荧屏、镜头和歌声中的移民文化。
继续打造杜鹃文化品牌,加快龟峰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服务功能。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采取部门包点扶贫的方法筹措建设资金,尽快修复将军故居和重点革命遗址,修通拓宽景区道路,实现与红安、新县景区的互联互通,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圈。
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麻城为主题,鼓励各地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乡镇村争创“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围绕东路花鼓、采莲船、皮影戏、花挑、涟湘、杈灯、善书等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第五、深化改革,出台文化政策强底气。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避免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建议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并完善一批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市委领导、政府实施、相关部门配合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出台加快“文化麻城”建设指导意见,市政府出台“文化麻城”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各方责任,建立考核机制。
二是制订民间演艺团队扶持政策。加强对民办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考核和业务培训,基本实现村村都有一支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的目标。大力扶持文艺骨干,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制订优秀文化人才、优秀理论成果和优秀文艺作品评选及奖励办法。
三是探索人才智力支撑机制。聘请国内外文化名家、各领域的知名学者,通过项目论证、创意策划、参与实施等形式,为文化麻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吸引一批知名作家、艺术家、导演、演员加盟重点文化项目的开发运作。
四是制订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着力培养扶植新兴文化产业。
五是拓宽文化建设融资渠道。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镇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精心包装文化项目,开展文化课题招商,吸纳社会资本。
文化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之,我们建议,建设一批文化项目聚人气,发展一批文化产业旺财气,策划一批文化活动树正气,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扬名气,出台一批文化政策强底气。我们相信,通过这“五个一批”建设,一定能推动麻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麻城政协文史委 蔡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