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政协调研组
近期,主席县政协对魔芋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面积初具规模。2013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总产量达6万吨以上,培植了2个万亩魔芋乡镇、30个魔芋专业村、种植户达到3万余户,约占农户总数的46%,仅种植业年收入达2.8亿元以上,芋农人均魔芋收入近1000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泉溪、天宝等南部乡镇为主的魔芋基地种植生产区,以蒋家堰、中峰、工业园区为主的产品收购、原料(芋角、精粉)加工、产品交易、市场流通于一体的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区。
(二)总结了一套种植技术。我县摸索总结出了间作套种、病害防治、丰产栽培和“五边”( 房屋周边、树扒林边、田头地边、沟渠旁边、道路两边)种植模式,申报了“五边地”种植魔芋的防病高效栽培方法和魔芋“带蒂顶芽”多用组合挖取器等专利成果,承担了有关魔芋对策研究课题并获奖。
(三)具有一定品牌影响。1999年10月,我县被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 2004年8月和2007年4月先后被中国魔芋协会评选为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被省政府列为“十一五”鄂西北魔芋优势种植核心区; 2005年第四届全国魔芋经验交流会在竹溪召开;2009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魔芋适生于中国西南部的中高山地区、秦巴山区及云贵高原800米以上的海拔,我县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南部山区,其土壤、气候、温度条件都适合魔芋的生长,加上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套不争地,适生范围宽广,现有30多万亩耕地大多是魔芋的适生区,现有的退耕还林地种魔芋,不但产量高,而且病害发病率低。
(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首先是绿色产业,其生长环境在大山,基本无污染,加上魔芋本身富含葡甘聚糖,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有极好的辅助预防和治疗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称魔芋是“难得的天然健康食品”。其次是朝阳产业,其产品用途广,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除在食品原料及添加剂上应用以外,还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致富产业,特点是根植于千家万户,投入小产出大,具有良好的扶贫增收效益,正常年景平均单产可达到4000斤/亩,按2012年鲜魔芋单价2元/斤计算,每亩收入8000元,还不包括魔芋单片(角)的加工收入。
二、魔芋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种植规模难扩大,缺乏政策和投入。魔芋市场呈现出卖方市场,鲜芋原料紧缺,加工企业吃不饱,年生产时间不足一半,据蒋家堰魔芋加工交易市场反映,我县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没有投资商和加工企业参与魔芋种植,政府又没有投入项目支撑和激励机制,近几年只能保持号称6万亩左右的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相对于种植粮油来讲收入可观。魔芋虽然是一个懒庄稼,称之“万年脏”,但当年发展一亩仅投入种子就要2000元左右。基层反映,魔芋种植不如茶叶、黄姜种植有投入补偿,有管长远的效益;不如烟叶种植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现实经济利益。特别是加工企业大多是靠自我积累发展,底子薄,规模小,难以壮大。
(二)魔芋繁殖系数低,病害问题不能根治。魔芋繁殖系数低,主要靠自身根状茎繁殖,繁殖系数远远低于其它作物,加上没有稳定配套的种子繁育基地,局限于挖大留小,种源严重不足,加之缺乏保护种子的意识,价格高时把种芋当作商品芋卖掉,这种“竭泽而渔”的现象,使生产用种短缺,自给不足。基层反映,种植魔芋风险大,主要是病害问题不能根治,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在正常情况下,每亩魔芋的收入是粮食作物的3倍以上,但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如果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和以软腐病、白绢病为主的病害侵袭,损失在30-50%,严重的造成绝收。
(三)魔芋龙头企业萎缩,加工能力弱。我县魔芋加工企业从最辉煌时的20余家,年加工精粉3000吨以上、微粉1000吨、魔芋胶1000吨的生产能力,拥有精粉、微粉、纯化粉、食品、芋片干燥等多条生产线,到现在仅存下来4家且都是小加工厂,主要产品为精粉、魔芋面条、魔芋酒。近年来加工企业虽然在魔芋精粉、微粉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由于过分依赖初级原材料外调赢利,制约了企业发展,无法摆脱低水平重复加工初级魔芋产品的窘境,产品很难进入高端市场。
(四)配套服务不到位。一是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魔芋种植基本靠芋农自我摸索;二是风险担保机制缺乏, 没有开办魔芋种植险种;三是企业融资较难,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四是企业与农民间没有形成利益连接机制,加工与种植脱节;五是产业化办公室职能难发挥,人少条件差,工作无抓手;六是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魔芋大多生长在偏远山区和高山上,种子、肥料和成品魔芋,全靠肩挑背驮,导致运输费用大,许多魔芋在丰收时节却无法运出去,影响了种植魔芋积极性,基层群众企盼加大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
(五)科研能力薄弱,专业人员缺乏。科研项目主要依靠与高校进行合作,成果只能停留在科研鉴定阶段。魔芋产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备,仅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来抓,无法保证发展质量。目前魔芋产业的专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专攻魔芋种植、加工和营销知识的人才,素质偏低,影响了产业发展。
三、做大做强魔芋产业的建议意见
(一)明确发展定位,确定发展目标。把魔芋产业定位为我县重要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发展,在金铜岭建设中国(竹溪)魔芋科技产业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申报全国工农对接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将竹溪建成鄂西北最大魔芋生产集散地。
(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发展氛围。提高对魔芋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提升魔芋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调整充实魔芋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魔研所,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魔芋产业领导小组会,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每年召开1次魔芋产业工作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营造重视支持魔芋产业的良好氛围。
(三)出台政策措施,激励产业发展。一是实施品牌奖励政策,对创国家级、省级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分别予以奖励;二是实施魔芋种植乡镇和专业合作社奖励政策;三是对魔芋加工企业和专业合社实行财政贴息扶持;四是探索魔芋种植保险,实行政府和芋农各出一半保险费,共担种植风险;五是对魔芋种植重点地域、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扶持,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减少芋农运输成本。
(四)转变种植方式,破解基地“瓶颈”。产业兴衰,基地为首。建议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魔—林”共生的相宜特性(树林为魔芋提供遮荫条件、树林常年落叶形成魔芋所需的丰富有机质),将林下魔芋基地、林下魔芋育种基地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种植布局上,重点建设以南部山区泉溪、天宝、兵营、汇湾、鄂坪等乡镇为主的魔芋种植区。在种植模式上,坚持魔苞间套、果园行间种植、稀疏林下种植,大力推广魔芋“五边”种植和荒芜、搬迁户闲置地种植,利用适宜的小气候小环境,户户种植魔芋,形成遍地开花、自然拓展之势。在发展方向上,不追求集中连片,不贪大求广,实行“蚂蚁搬家”,走小型大规模的种植之路,培养一批魔芋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组。注重加强体系建设,发展协会组织,鼓励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实行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加强产业科研工作,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热衷魔芋产业的专业人才到竹溪工作,整合专业办公室,在县直职能部门设立站、所、股,加大科技投入,安排魔芋研究专项经费,共同致力于魔芋科技专项研究,特别要想方设法解决种子繁育和病害防治难题,确保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