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加快推进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宜昌抢抓我省“黄金十年”历史机遇,贯彻我省“一主两副”战略部署,实现城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宜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问题的提出
国际上一般按照城市聚居人口的多少来划分城市规模大小,100万人口是特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2011年,随着城区人口达到123万,宜昌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特大城市的建设时期。2011年4月,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一主两副”宜昌专题办公会,李鸿忠同志强调指出:“宜昌特大城市200平方公里、200万人,不一定等到2020年。我们不是简单的追赶,我们可以精雕细刻,深耕细作,在‘十二五’先把框架搭好。”以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宜昌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为标志,宜昌特大城市的概念、内涵稳定成型,即:到2020年,成为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力争“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中心城区和长江城镇聚合带、四条城镇生态走廊“一带四廊”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匹配的综合实力、基本框架、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
二、宜昌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区域战略布局的客观要求。从国家战略布局看,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宜昌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加快特大城市建设,能充分展示宜昌作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风采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区域发展来看,宜昌作为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重要节点,处于武汉、重庆和长株潭城市圈的正中心,要实现与三地的真正呼应与承接,成为鄂西渝东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快现代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从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重任来看,快速建成宜昌、襄阳两个特大城市,有利于形成全省完整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真正实现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构想。
2、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宜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社会变迁过程,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发展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60%以上。2011年底,宜昌城市化率为50.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上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再过10-2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70%以上,宜昌也必然要顺应这一趋势,尽快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3、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充分发挥城市应有地位和作用的需要。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产业聚集、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来为生产要素集中创造条件,以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城市通过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人地比例,为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目前,宜昌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工业发展需要城市空间,项目落地需要建设用地,创业就业者需要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设施配套,现有的城市骨架已无法承载未来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城市在推动“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强大功能,提升城市综合能力。
4、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宜昌应对区域竞争的自我加压。近年来,宜昌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城市的整体规模和质量得到提升,但跳出宜昌,环顾全国,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势头不减,后发地区城市竞相追赶。面对众多城市圈的挤压和吸聚,宜昌的城市综合实力、聚集能力、辐射能力和首位度需要大幅提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总之,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宜昌城市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高度关注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未来的宜昌要承担湖北六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保持宜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着力推进以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向沿江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把宜昌沿江打造成推动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极,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不懈动力。
第二,要确保特大城市的高效运行。快速的交通方式是保证特大城市运行的基础。宜昌城市外围交通要注重与沪蓉、沪渝、宜岳、宜巴、宜张、宜来等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线”米字结构的环形高速公路通道。中心城区、各县市区之间的公路系统要形成“双环结构”。要注重跨江大桥的建设,加快城市跨江发展、南北并进。城市内部交通要以快速路、主干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中心的水上交通,将交通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要注重铁路建设发展,扩建三峡机场,建设三峡枢纽港,发展港口装卸储存、翻坝运输、多式联运、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多项功能,努力把宜昌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构筑湖北省南北交通新通道。
第三,要注重保持宜昌城市的特色。宜昌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在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绿色、低碳、后现代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和宜昌山水城市特色,注重城市发展品质,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要注重保护宜昌“江绕城、城镶山”的山水园林格局,在上至三峡坝区、下至白洋新区,长达90多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以“两坝一江、三楔四廊”为特色的城市景观画卷。要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优势特色,形成以自然丘陵、江河、田园风貌为背景,以长江景观带为主轴,山、水、城、坝、林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特色。要严格控制长江景观带开发建设和建筑界面,重点展现宜昌“山水环绕多组团、宜居宜业新宜昌”的独特峡江城市魅力。
第四,要注重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城市的品质高低体现在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上,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内涵体现在其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上。宜昌要想真正建成现代化城市,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就必须加强城市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宜昌的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应按照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标准,对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重新进行全面定位、统筹布局,科学确立新建设施的门类、规模和选址,逐步形成符合特大城市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使宜昌成为区域性科教、文化、卫生医疗中心。要进一步优化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合理有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推动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