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
青山区作为武汉市的重化工集聚区,已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石化、船舶产业基地。其未来的发展有三大优势:一是有产业基础。辖区内国字号大企业云集,据统计,武钢、石化、一冶、电厂、船厂、461、471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12家。作为重化工集聚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特色鲜明,生产配套能力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占全区GDP的77.2%。雄厚的工业基础,不仅是青山发展的支柱,在武汉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有区位优势。阳逻长江大桥联通国道主干线,已成为湖北省“四纵两横一环”公路的主骨架;天兴洲长江大桥为京广、沪蓉南北两条铁路干线提供了新的快速过江通道;武广高铁通车运营,武汉至北京、上海、重庆的高速铁路也将陆续开通,大幅度拉近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与武汉城市圈的距离;二七长江大桥动工建设,彻底打破了青山过去西进西出的“口袋型”交通格局,青山将成为武汉东部的重要门户。三是有循环经济。自2007年11月,青山获批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经过四年的建设,青山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上以及社会面的推进上,特色越来越鲜明,亮点越来越突出,成功积累了一些经验,储备了一批项目,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发能量。
准确把握青山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保证青山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武汉市青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要素结构的变化,包括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系列因素,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分配、社会保障。青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青山区情创造性进行。
第一,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东工西居”是青山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 “十二五”期间青山应该进一步拓展“西居”的产业内涵,提出“东二西三”的战略,东部围绕“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区构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几个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西部围绕 “一带四片区”的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高铁经济集聚区,优化青山区的空间布局,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青山毗邻武汉火车站,应充分利用“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放大“高铁经济”的磁吸效应,重点开发滨江和临站区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工业创意、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以“高铁经济”为先导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高铁经济聚集区和配套服务核心区。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提升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产业,提升创造和制造的水平,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发展一些新型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第三,优化需求结构。2010年青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42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8%,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贡献,而出口贡献微乎其微,说明青山出口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青山潜力所在。所以青山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外新兴市场,促进外贸出口的稳步提高。
第四,继续抓好自主创新。青山是科教大区,搞自主创新有非常优越的条件。要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青山还要进一步放宽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走向市场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科技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使青山区经济发展方式由目前的投资推动、要素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集约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继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从青山资源环境承载力出发,以武钢、武石化、青山电厂为代表,打造循环型企业;建设工人村都市工业园、武东船舶配套产业园、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北湖工业园“四大园区”,为冶金、石化、电力、船舶装备四大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支撑,高起点、高标准将青山打造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推动发展跨区域的循环经济,在“青山—阳逻—鄂州”循环经济试验区中发挥核心作用,继续争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排头兵,为我国重化工积聚区的发展提供新模式。
二、加快武汉市青山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以高铁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青山区要充分利用高铁开通这一提升功能、改变形象的重大机遇,扩大宣传,以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武汉火车站附近建设青山区自己的CBD。青山区发展总部经济要与武汉市其他中心城区实现错位发展,突出以钢铁、石化、船舶、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建筑、设计创意、仓储物流等为产业导向,吸引符合产业发展的全国性、全省性大企业把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设立青山。并以此为契机,促进青山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经济转型,进一步提升青山的综合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青山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适应青山区重化工生产需要,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以青山滨江生态商务区和工人村都市工业园创意产业区为中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积聚,带动青山区经济的全面整体发展。
2、成立滨江商务开发区领导小组和投资公司。建议武汉市将青山滨江商务区纳入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功能区规划。滨江商务区的建设,一方面要靠青山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省市给予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规划建议等。同时成立滨江商务区开发投资公司,重点在搭建投融资平台上做文章、下功夫,通过引进国际国内资金雄厚的战略投资者,以BT方式、国有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储备。
3、加强财源建设。从目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看,在财源建设上既不能依靠、更不能依赖驻区大企业。青山只能采取借靠之策,一方面尽力确保和挖掘驻区大企业现有的存量税源和新增税源,作为区级财源的基础和“保命钱”;同时围绕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开发潜在和隐性税源,扩大流转税源,进一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另一方面大胆借用全区大企业在产品、市场、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非钢企业、配套企业落户青山,逐步调整青山区的经济结构,培植、培育新的税源、财源增长点,促进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不断提高区级财源的安全系数和稳定系数;第三,争取省市更多的资金支持。青山作为“青山—阳逻—鄂州”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龙头,湖北省大循环经济示范区预算内专项资金应给予青山更多的支持,武汉市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和市专项资金也应给予青山更多的倾斜。青山自身应积极整合循环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奖励)、科技三项费用、环境保护、都市工业园发展等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效益。
4、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继续优化“东工西居”的空间布局,东部大力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区建设,西部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高铁经济集聚区,实现青山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步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进驻青山。政府要主动作为,加强与驻区大企业的联系,本着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尽快将企业闲置的土地开发出来,实现土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