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大别山农村地区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该区卫生事业发展依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当前,大别山地区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防治任务在农村依然很重。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又加重了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也不断增加。大别山农村地区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并存的状况。乡、村两级缺乏必要的监测检验设施和经费保障机制,不能有效预防、监测、发现、报告、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据统计,目前大别山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仅占1.6%,大专生占16.9%,中专生59.9%,有21.6%的卫生人员没有任何学历,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2010年大别山地区每千人口床位数是2.1张,低于全省3.47张、全国3.52张的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20人,低于全省1.55人、全国1.76人的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9人,低于全省1.56、全国1.52的平均水平。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加之优秀人才不断外流,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医疗人员的负担,2010年大别山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师人均全年担负诊疗1674.3人次,比上年1398人次的工作量增长了19.7%;担负日平均415.73张住院医疗床,比上年357张的工作量增长了16.5%。
3、农村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以药养医”模式加重了农民负担。由于大别山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目前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收入,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医疗机构开大处方,卖贵重药。另外,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学历水平不高,一些新添的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一些本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得到解决的一般疾病,要到城里去看,更增加了农民的就医负担。
二、主要建议
大别山农村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也可为老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促进老区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大别山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特提出建议如下:
1、着力推行新农合市级统筹,提高农村群众受益程度。当前大别山地区新农合市级统筹的主要内容是“八统一”(政策制度、筹资标准、补偿范围、基金管理、报销政策、服务监督、信息管理、经办机构建设)。还需要着重完善三个方面的内容:全市的参合农民在全市医疗机构可以自由就医,在市域内相邻县、乡医疗机构发生的医药卫生费用同等同比报销;建立健全基金预警机制;加强对省、市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对接”和“报销直补”工作。
同时,在新农合基金可承受范围内,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重点考虑逐步将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耐药结核病、艾滋病机会感染等疾病救治纳入试点。
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大力加强大别山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乡镇卫生院在区域中的地位,加强分类指导。各卫生院按照医疗业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和生活区“三区分隔”,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部和感染疾病部“四部独立”的规范格局进行建设。
争取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或联办卫生室。在用好中央资金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条件,消除“卫生服务的空白村”,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就医。结合“百镇千村”中关于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按照“五室分开”(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制度一致、标示统一,建设和改造村卫生室。按照“五有”措施(看病有记录、取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项目),规范村卫生室各项工作,切实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3、加大对农村卫生院投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扭转以药养医机制。加大对大别山农村地区卫生院投入,其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纠正农村卫生院的逐利趋向,回归公益性。逐步解决农村卫生院人事、编制、供给、社会保障等难题。
转变农村卫生院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院需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中医药,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充分发挥好市场作用,做到基本药物招标环节公开、公平、公正。落实好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让医务人员愿意开,患者愿意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愿意配,真正成为临床首选药物。
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稳定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加大大别山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建议农村卫生院在编制范围内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不受当年指标限制。农村卫生院引进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适用性人才,人事部门对单位用人编制、调动及家属调动等方面要给予优惠政策。
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通过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政府合理补助等多渠道保证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努力改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无房住、住危房、住业务用房、院外租房的现状。依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为乡村医生建立高于一般农民待遇的养老保障制度。
5、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的监管,对服务意识差,群众满意度较低、费用控制不力的医疗机构坚决予以退出。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针对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的就医人次、例均费用等情况进行通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药费用,防止住院率不合理增长。
6、全面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新农合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新农合高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快参合农民磁卡的发放工作。二是完成市、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连通。三是加速新农合管理信息网络覆盖到村卫生室的工作,实现所有村卫生室使用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即时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