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促进人水和谐

2014-09-15 00:58:37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湖北省是水利大省,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十二五”时期是水利事业进入大发展、大改革的黄金期,预计“十二五”时期湖北省水利投资约1189亿元,湖北水利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由于水资源减少、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湖北水利建设也面临着挑战。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应充分利用“十二五”时期在水利方面的资金大投入,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综合作用,促进人水和谐,保障湖北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认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平原湖区水资源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
    湖北省平原湖区是河湖湿地主要集中分布区,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河湖湿地系统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导致区域河湖湿地系统面积锐减,功能退化。近六十年来,江河湖群的面积从70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2400平方公里,湖泊湿地资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湖北省平原湖区正处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用的敏感区,其发展、演变带来的影响将极为广泛和深远。近年来,由于长江输沙能力下降,河道冲刷下切,水位降低,该区域出现了滩地旱化、湿地萎缩、水质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如荆南四河已经出现了缺水问题,松滋、虎渡河水质下降。
    因此,应当关注大型水利工程引起的湖北省平原湖区河湖环境变化情势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重视对相关问题的系统监测和研究,查明长江中游河湖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环境影响,提出优化调控模式和水生态安全最佳方案。同时,监测和模拟三峡大坝之下和丹江口坝下的长江和汉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综合考虑三峡和上游梯级水库群的影响,认清汉江水资源总量减少近百亿立方米将对流域生态与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现实,探索生态调度的最佳方案,并将治理方案列入相关发展规划。
    要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对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分析调水对上中下游各区域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全面分析各项补偿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如引江济汉、梯级电站、引汉济渭等工程的环境效应,合理分配上中下游和各区域之间的用水比例,合理分配上中下游、供水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利益,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尽快实施。

    二、突出湖北特色,加强湖泊湿地管理与生态恢复
    解决湖泊湿地的保护利用问题,有效管理是关键。目前做得相对较好的有洪湖、梁子湖、大九湖等,但对于“千湖之省”的湖北来说,这远远不够。全省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恶化、围网养殖过度、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如四湖流域的上游长湖,目前围网养殖严重,水质明显变差,长湖通过总干渠与洪湖相通,如果上游治理力度不够,洪湖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目标。为此建议:
    一是发挥省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湿地保护或者湖泊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湿地保护或者湖泊保护条例的起草、调研论证工作,至今已过了多年,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总结这几年的调研论证工作,尽快争取省人大审议通过该条例;各级政府应相应出台地方性法规,为保护湖泊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优化湖泊管理机构的设置。湖北省存在很多跨行政区的湖泊,湖泊管理机构应具有统一的综合管理能力,具有协调部门和区际关系的能力,否则难以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我省既有湖泊管理机构,又有湿地保护的专门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需要协调提高不同部门、不同利益群体的认识,并建立一套综合协调机制。
    三、科学试点沟渠建设,统筹兼顾灌排作用和水利血防、生态功能的综合作用
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河道、沟渠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及水岸生态系统的桥梁。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廊道系统,农村地区村镇沟渠的水资源涵养、截流雨水、水质净化、野生生物栖息地和户外活动场所等功能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目前,农田沟渠改造工程正在湖北加紧进行。工程建设采用硬质护坡和衬底,其工程设计注重了河道行洪、排涝及血防等功能。但这种工程建设切断了水、空气、土壤、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天然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加上河网沟渠中四处建闸,水动力极差,水流不顺,水体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换,影响了沟渠内外物质交流,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生态坡岸是国际上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它具备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涵蓄水分的作用,利于保护和重建河渠生态系统,形成和谐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建议:作为先行先试的新农村建设实验区,河道沟渠整治应该体现生态治水的理念,推广或部分推广生态型河道沟渠的应用,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净化的水利工程,在全国设立试验样板,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四、加强小水电建设管理,维系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近年来,众多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争相进入我省水能资源开发市场,使我省水能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省中小水电站1761处、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年发电量109亿千瓦时。作为洁净可再生能源,小水电在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对水资源也带来不小负面影响,如导致局部河段脱流、影响河道生态健康、加剧水土流失等。我省小水电多集中鄂西山区,对景观和生态的破坏会影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如香溪河正处于进入神农架的景观公路边,香溪河多处脱水断流,是过度开发利用的典型。
    水电不当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省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25号文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水电开发的规范有序。由于以前对河流生态问题认识不够,过去的开发造成了部分地区河道断流、生态破坏现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整顿和恢复。对于小水电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小水电的运行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采取强制措施保证生态流量下泄;另一方面要从流域层面上进行流域开发规划,重视长远利益和生态目标的实现,留有余地,不能开发殆尽。对于效益不高、处于生态敏感区的影响较大的小水电,可以采取政府赎买的方式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