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和个人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紧密。2011年9月至11月,我们选择武汉、鄂州、孝感、荆门四地,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专题调研,调查样本1800份。调查了解到,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一是男性比例较高,年龄普遍较轻。男性占54.6%。年龄18至25岁之间者占49.8%,未婚者占57.3%。二是学历相对较高,行业分布集中。中专、高中学历占37.4%,大专及以上文化学历者34.9%。主要从事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三是工龄普遍不长,工资收入较低。外出打工时间为1至3年者占35.3%;3至5年者占20.5%。49.8%的人工资在1001元至2000元,26.5%的人工资在2001至3000元。四是工作任务繁重,闲暇时间不多。每周工作天数5-6天者占78.7%,每周工作7天者占19.4%。日工作时间为8至10小时的占59%,10小时以上的为8%。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1、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一,时间不够充足,但追求现代娱乐方式。调查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中,首选是上网,其次是看电视、电影和逛街。在活动时间上,每天1—2小时的占43.8%,2—3小时的占26.1%。有62.4%的人拥有手机,而拥有电脑、电视设备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2.3%、56.3%。
2、婚恋交友范围较窄,年龄偏小,但相识方式上趋于多元化。调查显示,在恋爱对象上,同学、老乡、同事分别为28.1%、17.8%和13.5%。29.3%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恋年龄在18周岁以下,47.4%的初恋年龄在19—22周岁之间。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及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的发展,人们认识恋爱对象的方式也在多元化,父母、亲戚朋友介绍等传统方式不再占据主要地位,网络恋爱、婚介所牵线等现代婚恋方式占较大比例。
3、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但心理健康受关注少。调查显示,96.8%的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着较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占71.2%,其次为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面对压力,37.9%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顺其自然,34.4%的人会向朋友或同事倾诉,24.5%的人向家人倾诉。由于压力的影响,近半数的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仅有9.2%的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其单位会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援助,90.8%的农民工反映其单位没有提供,或是不清楚。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影响因素
调查了解到,出生于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不喜欢和不愿接受“农民工”这个称呼,他们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代际新特点明显。从掌握的情况看,主要可以归纳为学习成长需求、创业就业需求、组织归属需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其中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诉求突出,体现为“三渴望”:一是渴望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增加文化娱乐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其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体验;二是渴望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多组织相亲联谊活动搭建交友平台,以满足其婚恋需求;三是渴望能够掌握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法并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培养阳光心态,以满足身心协调发展的需求。
调查分析表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因素主要有:
1、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壁垒将城乡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存在的差别将具有农村身份的居民隔离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之外,导致进城的农民工总体上无法融入城市。
2、“资强劳弱”的劳动关系格局。在当前“强资本”与“弱劳工”的劳动关系格局下,超时劳动成普遍现象,劳动力价格水平严重偏低,克扣拖欠工资的现象也较常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和基本文化权益被企业所忽视。
3、精神文化关怀政策的缺失。近些年来,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的政府部门为解决农民工就业、流动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由于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行政策中,仍然没有专门关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政策内容。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首先,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种种限制性、歧视性规定,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构筑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第三,调整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面、供给平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作用。一是用人单位要更加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严格遵守劳动法各项规定,努力为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二是用人单位多为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三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针对农民工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辅导,化解农民工各种不良的情绪矛盾。
3、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参加由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用工单位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自主解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的能力。二是掌握法律知识,了解熟悉维权途径。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主动尝试文明生活方式,努力适应城市生活。
4、全社会积极参与。一是充分发挥农民工联席会议的组织优势,协调相关部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系列问题,定期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并邀请研究机构开展调研,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政策思路和改进措施。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和上下互动,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建立工青妇组织并发挥活力,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组织支持网络。三是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组织开展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农民工自发主导的文化娱乐活动,创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