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4-09-15 00:58:23  
字体大小:【

 

湖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台盟湖北省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统一安排,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与台盟湖北省委联合就我省加快物流业发展的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6月,李宗柏副主席率课题组走访和调研了武汉市、宜昌市、孝感市、夷陵区、兴山县及省发改委、交通厅、商务厅等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物流业发展,我省物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现状
    一是物流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2730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90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在7.0%左右。2009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物流网络基础不断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2009年底,铁路营运里程3025公里,公路197196公里,通航里程845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1亿吨,油气管道3063公里。

    三是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5A级3家,4A级19家。
    四是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共有141个,其中,全省已营运的物流园区33个,占23%;在建物流园区58个,占4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有50个,占36%。

    五是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最近几年,国家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政策环境改善;物流统计核算、标准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取得明显成效,通讯信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技术环境好转。

    (二)主要问题
    一是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沿海省份的差距较大,有些甚至落后于中部省份,与我省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和定位不符。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其物流辐射范围未能体现出“九省通衢”的优势。
    二是物流直接服务能力(第三方物流)落后于物流间接服务能力(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小、散、杂”的状况尚未改观,也没有形成合理的物流市场结构。全省7000多家物流企业,大中型企业较少。即使在条件较好的武汉市,物流企业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5.4%,100万元以下的占47%。

    三是物流发展的软环境落后于硬环境。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不少物流企业还沿用黑板、公告、简报、临时短信的信息交换方式;一些企业虽然应用了GPS技术对长途干线车辆实现动态监控,却无法通过掌控大量货源信息实现车辆动态调度和管理;物流企业功能单一,物流服务价值链短,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商业模式发展的需要。

    四是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等新型物流生产方式发展较慢。不同运输方式的物流业务增长较快,但是相互之间的联运业务较少,仍然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即使集装箱运输业务快速增长的武汉市,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总规模仍然很小,适箱货源装箱率和外贸物资集装箱化率低,集装箱物流业务发展较慢。

    二、加快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
    加快我省物流业发展,首要的还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1、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跨国经营模式。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和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要求我们认真谋划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沿海产业向我省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我省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现代物流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六大行业之一。省委、省政府的这个部署是完全符合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要求的。近年来,全省物流业增加值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区位、产业基础、交通网络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规模、提高水平,实现省委提出的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

    3、大力推进“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主轴,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战略,对物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作为与工农业联动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的内在需要。

    三、加快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成立高规格的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
物流业涉及诸多行业和地方,制定规划、政策、措施与加强引导、监管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我们建议,成立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拟请省政府领导人任组长,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参加,研究解决我省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现在湖南省等地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的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他们的经验值得我省借鉴。

    (二)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
    一是建议加快物流立法。目前,福建等省已制定了条例,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议我省加快对物流立法的研究,从政策、法规上鼓励、扶持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建议制定促进我省物流发展的政策意见。近日,国务院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8项措施,建议结合我省实际,尽快研究出台《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建议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物流发展的引导资金,对重点物流项目和骨干龙头物流企业给予适当扶持。
    据了解,河南省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物流项目投资补助;深圳市政府每年安排3亿元物流行业扶持基金;成都市除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关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予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外,还建立了重大物流招商项目用地地价差额补贴机制,对开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国内全货机航线的航空公司,开行铁路货运五定班列的承运企业,开通城际公路货运班车的公路运输企业,按“一事一议”方式与企业签订通道开通协议,并按协议给予补贴等。
   
    重庆市政府对寸滩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给予财政补贴。在寸滩从事集装箱中转、运输的船公司和货代公司等,都可领取到补贴。该规定从2011年7月1日实施,试行一年。具体而言,20英尺的外贸空箱,原先的装卸作业费为237元,现在财政给予31元的补贴;40英尺的外贸重箱,原先作业费需1065元,现在补贴365元。此外,如果是从宜宾、泸州等地走水路到重庆中转的集装箱,只收取一次装卸作业费(此前按两次收取)。为此,重庆市一年的财政补贴总额度为6000万元左右。

    (三)实施物流示范与试点工程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示范。建议选择若干运输企业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试点。多式联运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推进公路甩挂运输的试点工作,这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也在全国陆续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武汉集装箱中心站就是其中的18个中心站之一;内河航运一直都是国际多式联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专题研究开展多式联运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试点。

    (四)关注和支持可能形成物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项目
    一是建议省政府专题研究新亚欧大陆桥与湖北的关系。目前关于亚欧大陆桥的讨论比较多,许多专家提出和讨论了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走向和运输经济特点,许多地方政府也参与了这些讨论。第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陆桥。西伯利亚铁路是一条跨越亚欧大陆而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的陆上桥梁,全长13000公里。第二条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正式开通,东起中国东海以连云港为主的港口群,西至欧洲西海岸以荷兰鹿特丹为主的港口群,全长10870公里。构想中的第三条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伊朗等国,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行程要短3000公里左右。也有学者建议开辟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第二通道,由上海港为起运点,通过长江沿线港口连接通往北向的铁路线,武汉和宜昌都是可以考虑的连接点。亚欧大陆桥的线路布局对沿线经济和物流具有重要影响,这次调研过程中,宜昌的同志们提出这个问题,建议省政府专题研究新亚欧大陆桥与湖北的关系。

    二是建议尽快支持武汉市建立长江中游的航运交易所。我省拥有长江干线1000多公里,是长江干线流经距离最长的省份,国家实施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工程,为长江航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航运中心和航运交易所建设、无水港建设、区港联动、始发港退税监管模式等航运业发展的新形式值得关注。上海和重庆已经建立了下游和上游的航运交易所,作为长江航运中心的武汉,建议考虑建立航运交易所,同时加快其他的航运发展新形式的前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