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深化我省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建议

2014-09-15 00:58:05  
字体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文艺表演团体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我省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北省委主委仇小乐一行于4月初对我省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与我省文化主管部门、艺术团体和院校的主要负责人及演员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到目前各种旧的和新的机制与体制严重制约着我省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加之其内部运行机制逐步陷入困境,已经严重危及了其生存和发展,艺术表演团体如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现状与困难
    湖北省文化系统的100多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历经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在湖北传播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社会经济建设、保护传统戏剧尤其是湖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湖北形象升华荆楚文化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尤其是在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声音”日渐衰落,甚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困境。

    1、管理体系落后,政府对专业艺术剧团管理存在错位与缺位。第一,政府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关系上错位与缺位并存,无效与过度干预并存,致使许多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目前院团及其干部职工仍还在实行行政体系管理。无论对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是行政任用,即处级、科级和股级任命,在管理上实行身份管理。在职称、工资方面,仍然不能逾越学历、工龄这些门槛,晋升工资、职称论资排辈。第二,政府“办文化”的影子仍然没有抹去,主要体现在有关部门对院团生产的干预上。艺术院团在参与商业性演出的同时,必须承担一些指令性演出,“被演出”无回旋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院团商业性演出,指令性演出往往不会按市场价格体系来进行补偿。第三,缺乏符合团体生产规律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都有大批舞蹈和特殊行当演员,他们参加工作早、淘汰快、艺术青春短,往往在30多岁就因伤病和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演出,但因缺少特殊措施而按照国家政策不能正常退休或分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低于成本是普遍现象等,从而抑制了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

    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经费自给率低。我省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演出收入,但目前许多基层团体财政补贴数额多年没有增长,演出大多是入不敷出,消耗却在不断扩大,团体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一是大部分院团人员基本工资得不到保障,大部分院团为差额拨款单位,职工工资得不到全额发放,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难以调动;二是剧目创作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剧目创作生产涉及到灯光、音响、舞美、道具等各个门类,这些需要资金的投入;三是医疗费用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包袱巨大,团体退休老同志的生老病死等费用都要团体来承担,一些团体因医疗保障未落实,数千元、数万元的医疗费长期不能报销,严重挫伤了职工积极性;四是演出入不敷出,经费自给能力差,自给率低。以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为例,2010年该院平均经费自给率为8%左右,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省会院团尚且如此,县、市、州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费,更加贫乏不能自存。

    3、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我省表演团体艺术水平提升的关键。一是人才流动管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机制,不适应舞台艺术工作的人员不能调整调出,而需要招进的艺术人才又无法及时引进,人员进出渠道不畅。造成了富余人员与人才断档并存,人才外流严重,演员阵容不齐,大批编外人员临时演员唱主力的现象;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团体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主要行当演员缺乏骨干、其他行当演员数量不足,行当不全、青黄不接、艺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三是全省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普遍存在主要编创、编导人员缺乏问题,剧目创作生产多需外聘专家,加大了剧目生产成本。

    4、我省地方戏曲艺术团体发展状况堪忧。汉剧和楚剧是湖北主要的地方戏曲,汉剧是京剧之父,是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另外三大古老剧种为昆曲、戈阳腔和梆子),古老而神圣,但观众所剩无几,根本没有票房收入。楚剧虽在湖北有着很深的观众基础,但受众面多为农村,往往是“有观众,无票房”,所以湖北地方戏曲艺术团体没能力在艺术创作上进行有效投资,如果完全推向市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我省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1、受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服务于社会意识形态基本职能特殊性的制约。文化传承、艺术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是国有院团的三大社会基本职能。在履行社会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它是以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社会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三大目标为基本平台,实现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价值。这就构成了国有院团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它们是不可分割有机体,在对其实施体制改革时,忽视或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项职能的做法,将对中国后续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2、受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的制约。一是符合国有剧团特点的体制改革政策没有出台,即国有院团作为为社会共同需要服务的特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的政策;二是国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政策没有出台,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只能根据自身的财力处理,财务有钱时多报、财务钱少时少报、财务没钱时搁置;三是改革成本的资金筹措困难,由于改革成本的资金投入巨大,院团无法承担;四是对已经实施转制改制的国有院团的后续管理政策没有明确,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国有剧团都没有实施转制改制,即使转制院团仍保留原事业单位的身份。

    3、受到经济市场的冲击牵引演出市场发育制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出现信任危机而引发的社会诚信的缺损,形成了演出市场互不信任的氛围,这对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走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所有制层面讲,国有剧团自身市场化程度普遍低下。从文化消费层面讲,演出市场过高的票价筑起了剧院门槛,除了赠券,只有少数人买得起,使舞台表演艺术与大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渐去渐远,导致舞台表演艺术进一步失去大众市场。

    4、受到新时尚文化消费方式多样化的制约。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艺术的发展,在文化消费领域,呈现出强劲的时尚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人们的文化消费行为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舞台表演艺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且在这场新文化运动历史进程中,无奈地也看到了舞台表演艺术的衰落。时尚文化消费改变了社会大众对新文化需求观念,制约了国有剧团的发展。

    三、深化我省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建议
    1、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一是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事业化改革团体的投入,增加幅度应不低于同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切实解决以往投人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二是调整投入结构,突出财政投入重点。重点扶持具有示范性、体现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或主旋律艺术的创作和生产,对非重点扶持的事业化艺术团体,国家应根据情况继续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同时,要深入分析、充分论证、科学制定扶持的具体标准。逐步建立多渠道筹资、多种投入主体的发展机制,制定鼓励社会赞助、捐赠的优惠政策。三是改革投入方式,在总体上保持政府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渐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单位和人员的投入为主转向对项目的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从包办统揽向“宏观把关、重点过问、关键介入”转变,不直接干预非关键性微观国有文艺团体活动,下放国有文艺团体文化资产的使用权、干部人事自主权、收益分配自主权以及经营管理权,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国有文艺团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管理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管导向、管原则、管布局、管秩序,管住方向、管活机制、管好质量、管出效益。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管理文化的内容、范围、方式、权限等作出符合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详细规定,以规范政府的行为。

    3、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一是要下放人事审批权,加大艺术院团的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改革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弱化职称同岗位、薪酬的关系,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二是要出台解决特殊艺术人才转入艺术院校教学的学历障碍,形成“少年学戏、青年演戏、老年教戏”的艺术良性循环机制。三是要将引进高层次艺术人才项目纳入“招才引智”专项资金中,按照“人不为我所有,便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设定固定资金,及时引进所需艺术人才,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四是要加大力度培养主要编创、编导人员,避免出现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五是要妥善处理医疗费用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来源,以解决艺术人才的后顾之忧。政府可考虑拿出专项资金为这些剧团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建立起养老和医疗等基本的社会保障。

    4、对体现地方特色的剧种(汉剧、楚剧)给予专项保护经费并加大宣传。对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不能“一律推向市场”,尤其是对体现地方特色剧种(汉剧、楚剧)院团不能任其在市场冲击下自生自灭。一是要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出台地方戏曲剧种保护条例,在保护和抢救的同时,合理利用并传承发展;二是要通过政府购买和市场购买达到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目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研究机构要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招标购买的方式,鼓励、引导地方特色的剧本创作、艺术创新和演出实践活动,调动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为地方特色剧种创造较为宽松的展示、演出的平台;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地方特色剧种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表现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不断扩大观众面;四是要设立“保护传承地方特色剧种艺术专项资金”,并列入省财政年度预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剧院复排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和新剧目,支持抢救和保护濒危剧目及名老艺术家的声像资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人才培养,开展艺术交流及示范演出等保护和传承特色剧种艺术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