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大力加强我省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014-09-15 00:57:37  
字体大小:【

 

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

    青年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年龄在16-35周岁之间的高素质劳动者,也就是常说的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高级技工或技师等。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和开发,青年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素质明显提高。2003年以来,全省青年技能人才以每年10余万人培养速度递增。湖北省技能人才队伍配比由2002年的1:13.5:33.5上升为目前的1:4.36:5.85,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青年人才发展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有很大差距。

    一、我省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全省青年高技能人才缺乏,各产业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和素质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湖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在全省259万青年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只有12万人,仅占总数的4.6%,不仅与发达国家的35%、中等发达国家的25%的高技能人才比例相差甚远,与上海的12%、山东的10%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全国调查比例(6.4%)1.8个百分点。部分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出现了不敢承接高技术工艺要求订单的窘况,偏远地方出现了招聘技师比招研究生还难的现象,部分企业还存在未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操作的现象,35岁以下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寥寥可数。湖北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

    一是“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造成整个社会对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关注不够。“凭手艺吃饭”的技术工人不受重视,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方面不及同等职级的其他人员等种种现实,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导向,致使青年依靠技能成长成才的氛围缺乏。
    二是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扩招造成职业技校的生源急剧减少,直接影响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高等院校、普通高中的扩招,造成职业教育生源缺乏,严重影响了技工学校青年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不适应,造成企业对青年技术人才的引进不足。
   
    三是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后,对青年技术工人培养投入不够。随着企业改革和内部结构性调整的深入,各生产单位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抓生产、增收益,对青年职工技术培训重视不够,资金投入明显滞后,部分企业尚未摆脱冗员负担,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无资金保证,造成企业青年技术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缓慢。
    四是省内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和收入待遇方面落后,造成青年高技能人才外流严重。我省多数企业仍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青年高技能人员工资水平偏低,同时,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合资、外资和民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迫切需要大量青年高技能工人,促使这些地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剧了我省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外流。

    二、我省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规划和领导。一是切实落实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开发青年高技能人才的中长期规划,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党管人才。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全面部署、统一协调,做好青年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着力解决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三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教育、财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院校支撑、青年参与、社会支持的青年人才开发体系,搞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做好青年高技能人才工作。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树立一批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

    2、建立和完善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立青年高技能人才信息库。以市州为块,分类建立省、市、县三级青年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信息网络,以社会保障系统为条,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成立湖北省青年高技能人才信息中心,实现青年高技能人才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二是开辟多种培养途径。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青年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产业工人中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发挥集成管理平台的作用,对不同工种、不同层次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从帮助青年技能人才确立阶段性技能提升目标,到提供成才发展平台,再到建立管理反馈制度,强化青年高技能人才个体培养的过程性,引导青年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3、推行青年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是大力发展青年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发展青年职业教育,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学科设置,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路子,扩大青年职业教育覆盖面。二是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角色。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投入机制,以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培养青年高素质技能人才,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校企联动、三方携手培育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完善青年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院校和企业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采取共同培养、订单培养、在职培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培养符合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的青年技能人才。

    4、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积极探索青年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二是健全岗位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建立青年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引导和督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情况,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青年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