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发展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建议

2014-09-15 00:57:21  
字体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鄂西民族地区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自然资源丰富,是湖北振兴崛起的战略后方。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可使鄂西民族地区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鄂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使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别具特色与生命力。

    一、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景观是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观赏对象和项目载体,但鄂西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总和旅游活动和谐共存。鄂西民族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影响鄂西民族地区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其噪音和农药暴露等对鄂西民族地区旅游活动的环境舒适度和环境安全造成了危害。如因增产、催熟等目的而大量施用无机肥、农药、催熟剂、保鲜剂等造成土壤、水体以及空气的污染和破坏。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开发总是想方设法改善旅游环境,但同时却对环境质量造成了破坏。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区内的食宿、娱乐、特色种植、养殖等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最为普遍。在旅游规划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考虑不周或缘于资金困难在施工及运营中落实不力而最易破坏环境。

    3、过度旅游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人们在鄂西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活动时难免会产生噪音、光线、污水、废弃物等一系列污染,这些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同时,旅游活动也使鄂西民族地区景点和线路的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践踏。践踏轻微的地方在旅游淡季恢复,严重的地方植被难以生长,形成裸地并造成水土流失。鄂西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广大农村能源消耗一般采用薪柴。在旅游集中的地方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薪柴,主要用于接待过程中的做饭、烧水、烤火、烧烤和篝火等,砍伐大量乔木和灌木形成许多“林窗”并不断扩大;大自然有丰富的野生植被资源,游客对它们较强的新鲜感和索取欲望,常常引来对野果、野花和菌体的采挖;游客对山珍和特产的大量需求致使经营者、村民大量采挖野菜、药材等。这种长期的滥采乱挖破坏了鄂西民族地区野生植被资源的种群结构及植被的完整性。噪声污染的表现也比较明显,主要包括汽车等机动车船噪声和游客嬉戏的喧闹声等。这些噪声打破了鄂西民族地区旅游区的宁静氛围,影响了鄂西民族地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主题。

    4、旅游垃圾造成生态压力。由于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一般相对落后,垃圾处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给鄂西民族地区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压力。鄂西民族地区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为游客提供饮食服务而产生的大量食堂垃圾,游客丢弃的大量易拉罐、啤酒瓶和塑料瓶袋等无机类垃圾以及瓜皮果核、食物残渣等有机类垃圾。

    二、对策建议
    1、建设观光农业开发的内部动力系统。一是旅游引力系统。旅游引力系统即资源系统。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引力系统可概括为自然生态性农业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性农业旅游资源系统;二是旅游支持系统。旅游支持系统即旅游大环境,它是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支持系统可分为硬环境即支持观光农业开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环境即安定、规范、文明、顺畅的旅游发展环境;三是旅游观光农业开发的外部动力系统。首先是需求系统。人对旅游的需求是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鄂西民族地区农业观光者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想得到一种体验或经历,强调顾客的参与。其次是中介系统。中介系统主要是指传媒及各种宣传品、联络旅游地和客源地的旅游交通等要素。对于鄂西民族地区中介系统的建立要在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开发之初作为开发的一部分加以重视,并体现其应有的特色。

    2、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进行系统综合开发。鄂西民族地区在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进行系统综合开发时应当注意:要避免过度开发景区旅游资源量;应重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风格;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充分注重保护和利用宁静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农家生活方式,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景点设置;在食宿位置选择上要根据地形、地貌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尽量少建设建筑物,建筑物材料应以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为主,其色彩、风格应与村落气氛协调一致;景区公路要远离生态脆弱区,提倡绿色交通;景区水资源供应就地取水,努力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景区缆车应建在主要景观的隐蔽处。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和谐,保持景观原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机制促进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循环经济机制促进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旅游活动中引导游客行为,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应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的废弃物要循环利用;对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提高绿化率,改善景区生态环境,真正达到低成本、高利用、低排放、高经济产出,力求保证鄂西民族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促使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实现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观光农业产业链中的绿色产品开发。鄂西民族地区观光旅游者以城市居民为主,他们对鄂西民族地区乡村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往往情有独钟,会购买一些价格便宜又新鲜的农副产品和有“鄂西民族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发展鄂西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以当地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企业,引进先进种植和加工技术。对鄂西民族地区绿色产品的开发既可以拉动当地市场需求又可以改善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多样化的观光农业资源。鄂西民族地区农民还可以采用旅游与果园、菜园、经济作物、家禽家畜养殖相结合的观光农业经营模式,向游客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粮食、蔬菜、家禽,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降低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