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建设农村新社区是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城镇化的切入点。为了加快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对我省部分地市进行了调研,现就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新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共同价值观有待培育。对于建设农村新社区,广大干部群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新社区建设超前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有的则认为农村新社区建设只是“村改居”换个名头而已。农民群众虽然有着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愿望,但社区建设参与度不高,认为新社区建设只是政府的事,当碰到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如征地拆迁,往往会对政府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对拆迁工作形成阻碍。
二是社区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新社区是新的社会区域,涉及到人口的流动与聚集,也涉及到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与整合,需要落实配套设施,才能确保新社区的良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尚显不足,与城市配套设施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路网、水网、电网、供排水网、供气网、通信、商业服务点等各种公益设施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不足以提升农村新社区的凝聚力、吸引力。
三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集中居住点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服务费用支出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中央和省市财政投入有限,地方财政薄弱无力,加上村组集体经济较弱,使得区域经济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整体带动力不强。
四是新社区管理人才缺乏。在农村开展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对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实践,大多数村干部没有受过社区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管理,缺乏现代社区建设理念和管理知识。而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成长环境较差,要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入“村官”队伍真正发挥作用也比较困难。
二、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规划是龙头,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和细化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努力做好规划的衔接。新社区布点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它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二是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在实际建设进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扩大中心社区、缩减一般社区的要求,将有限的资金重点倾斜于中心社区建设,先打造一批示范点,再以点带面;三是细化新社区规划布局。应根据新社区布点规划所确定的类型,将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公共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社区共同意识等纳入规划编制内容。
2、规范审批,强化监管。根据先批后建、先拆后建原则,加强农户建房管理,规范农户建房行为。一是加强建房审批管理。经批准的新社区建设规划,在启动建设前,必须向规划主管部门上报总平面规划图,经技术审查方可建设;二是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农户建房监管部门和驻村指导组负责人员要全程跟踪村民建房,确保村民按批准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高和建筑层数建造住房。要改变单一的独立式户型,全面推行联排房安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建设多层公寓,规划设计一批美观实用的联体和多层户型,满足不同层次的建房和住房需求。同时还应抓紧配套建设道路、水电、通信、有线电视及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建房环境和居住条件;三是加强违章建房监管处置。严禁村民在规划点外加层、翻建和以加固维修为名重建住房。街道、镇、村组织是农村居民建房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规划区外的农村居民建房应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发现苗头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3、出台政策,加强保障。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特别是前期的启动工程,需要出台专项政策,在资金筹措、费用减免、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保障。一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应鼓励农村新社区建设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利用村企结对、经济顾问、村企共建、合作开发、募捐基金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的收益,引导企业参与农村新社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在农村发展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二是加大规费减免力度。要保证新增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市政配套设施管理部门要出台专门针对农民集中居住点道路交通、地下管网、水、电、气、通讯、宽带网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收费标准及优惠政策,减轻农民建房成本与村级配套压力;三是盘活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宅基地异地置换、宅基地流转等方面研究解决办法,建立宅基地的合理置换机制,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对农村新社区建设中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场所,给予一定的配套用地。
4、强化产业支撑,发挥聚集带动作用。农村新社区能否建设好,能否聚集人气,能否产生良好效应,产业支撑十分关键。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社区产业发展,让农村社区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开发区、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发展二、三产业,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小型公司,发展优质品种种植、养殖,带动社区产业的发展。
5、培育农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凝聚人心,培育社区归属感和共同意识是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难点。一是研究物业管理办法,对新社区供水、排水、道路、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基础设施推行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二是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发展和健全村级(社区)民主,增加农民参与村级(社区)事务,进一步调动其参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创办文化活动中心(站)、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和组建农民剧团,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进新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