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的经费困境与解决思路

2014-09-15 00:56:25  
字体大小:【

 

解 飞 厚


    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规划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将达到GDP的4%。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推迟了十多年,但它还是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希望。湖北省是教育大省,在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轨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需顺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保证财政足够地投入以满足湖北省各级各类教育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的需要。然而,从“十五”、“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教育投入的数据来看,用“困境”二字形容湖北省教育经费现状实不为过。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实施之际,我们必须对湖北省的教育经费现状作科学地分析,正视困难,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困难的思路,为湖北省教育能跟上全国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提供参考。

    一、湖北省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全国的位次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评价政府教育投入强度最重要的指标。“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前三年,湖北省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在全国的位次如下图: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1-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整理
    从上图可见,初中的情况稍好,所有年份都在倒数5位以上,2002年最高时在倒数12位,2007年和2008年倒数9位;小学次之,2007年和2008年上升到倒数9位和10位;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全部年份都在倒数5位以内,高中2004-2008年连续5年在倒数第2,职业中学2006-2008年连续3年在倒数第1,普通高校从2006年的倒数第5每年降2个位次,2008年为倒数第1。简言之,根据2008年的数据,可比较的5个指标中湖北省有2个倒数第1,1个倒数第2,1个倒数第9,1个倒数第10。
   
    2008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湖北省GDP总量第12位,人均GDP第16位,显然,上述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在全国所处的位次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教育投入严重滞后于经济水平。

    二、湖北省预算内教育投入与全国相比存在的差距
    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在全国的位次可知湖北省教育经费水平在全国是很落后的,与先进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以2008年数据为例。

    湖北省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与全国最高值和平均值的差距
    (单位:元)
    2008年   湖北省   最高值        %       平均值      %
    小学        2362    13016      18.1    2758     85.6
    初中        3031    15474      19.6    3543     85.5
    高中        1881    14965      12.6    3209     58.6
    职中        1779    11127      16       3811     46.7
    普通高校  3713    24380      15.2    7578     49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整理

    从上表可见,湖北省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不及全国最高值(分别是上海和北京)的20%,高中只有12.6%;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小学、初中稍好,分别达到85.6%和85.5%,高中为58.6%,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不到全国平均值的50%。如此低的政府教育投入,导致各级各类学校的运行相当困难,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三、湖北省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下的原因分析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下,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教育规模过大,二是政府投入过少。
    首先看教育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全国的毛入学均在99%左右,不存在规模过大的问题;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和均在80%左右,也不存在规模过大的问题;2008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18万,毛入学率为27%,高于全国23%的平均水平,但湖北省有部属高校8所,在校生近20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下来,湖北省财政负担的高等教育规模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从整体来看,教育规模不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下的主要原因。

    再看政府投入。考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一般看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湖北省在中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其它五省具有可比性。中部六省2001-2008年的所有年份中,湖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都处在最低位置,即图中最下面的一条曲线。政府投入少,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自然就少。可以肯定地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低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下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四、解决教育经费困难的思路
    经费是教育的脊梁。为使湖北省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走出困境,为“十二五”及更长久的湖北省教育发展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特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思路:

    1、湖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中部省份平均水平。2008年,中部六省除湖北省外,安徽、江西、山西、河南、湖南五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是19.44%,高出湖北省(16.51%)2.93个百分点。湖北省2008年财政支出1650.5亿元,如果2008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五省的平均数,可增加教育投入48.4亿元,比实际教育投入272.5亿元增加17.8%。按照17.8%的增量测算各级各类教育,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中在全国可提升2位,中职可提升1位,高等教育可提升3位。

    2002年到2008年湖北省人均GDP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中,前三年是第一位,后四年是第三位,高于平均水平,见下图。可见,湖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理由低于中部省份平均水平,而应该高于平均水平。如果在“十二五”内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湖北省的教育经费状况将有明显地改善,有望摆脱多数指标处在全国倒数位置的尴尬局面。

    2、非义务教育改制,部分学校公办转民办或股份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增加的教育经费首先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非义务教育包括高中、中职和高等学校,从目前的教育规模和经费缺口来看,非义务教育段的公办学校全部靠财政投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8年8月4日,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合作协议书,其内容包括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探索教育管理新体制、统筹协调新机制、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多项政策和措施,使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实现上述国家试验区改革目标,教育经费问题是“瓶颈”,必须取得突破。湖北省各级政府只有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政策,实施“倒逼机制”,“化危为机”,走多种形式办教育之路。一方面通过政策积极扶持现有民办学校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大胆进行非义务教育段学校改制的试验,将部分公办学校改为民办学校或股份制学校,吸引社会资金办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湖北省教育经费供求的矛盾。以高等教育为例,湖北省省属27所本科院校只有1所民办学校,高专和高职54所只有10所民办学校。省属高校在校生近100万人,预算内生均事业费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年要投入近40亿元,这对于湖北省财政来说压力很大。今后十年期间,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改制为民办或股份制,真正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湖北省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就能翻一番,就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通过制度安排允许高校降分收费。大学生缴费统一标准后,一方面学校经费紧张、运转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大量可用于教育的社会资金流到境外。可借鉴江苏等省的经验,给地方公办高校5%的招生计划,适当降低分数收取一定的赞助费,以缓解高校的经费困境。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降分收费决不影响教育公平。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也不会导致腐败。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可以这样做,湖北省高教经费如此困难,完全有理由为学校制定降分收费的政策。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常委、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