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湖北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14-09-15 00:56:17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的指导下,我省中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招生49.1万人,已超过普通高中招生的42万人,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达到1:1;中职教育覆盖面逐渐扩大,专业门类更加齐全,已基本能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教育投入有所增长,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我省中职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湖北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不足,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一是多数地方政府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把保持较高的高考升学率作为一项政绩。尽管上级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但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面极力支持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仍然处在边缘化的位置,庞大的普通高中规模挤占了中职教育的生源。例如,某地级市2009年初中毕业12900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约9000人,约2000人进入社会,仅剩下约1900人进入中职。经过中职教育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主要到西部省份招生,最后实际完成7000人的招生任务,可见中职教育招生难度之大。二是中职学校数量多、规模小,招生大战在所难免。由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等多头审批中职学校(技校),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生源数量有限,各校在招生中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以吸引生源,其中少数学校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如虚假宣传、给回扣等,导致中职教育招生秩序混乱,信誉下降,极少数学校甚至有骗取中职学生贫困补助之嫌。由于“僧多粥少”,调查中发现某公办学校按计划可招生1000人,2009年却只招到500人;某民办学校可招收500人,2009年却只招到180人。由于规模小,导致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办学效益很低。

    2、经费短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除了义务教育外,职业教育是政府教育投入最多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中职学校的生均投入低于普通高中。湖北的相关数据是:2008年中职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779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881元;中职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4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50元,均为后者高于前者。除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外,专项资金更是向普高倾斜,大量的专项资金投到普通高中。尽管中职教育学生每年收费2200元,但比普通高中学费、“三限生”收费、择校费、借读费等总收入仍要低很多,所以中职学校正常教学运行十分困难。据了解,一所在校生3000人的中职学校,在相当节约的情况下每年约有100万元的经费缺口。

    比较而言,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中职教育是弱势群体,湖北尤其如此。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3811元,湖北只有1779元,居倒数第一,仅为全国平均数的46.68%;比最高的北京市11127元少9348元,仅为北京市的16%;比倒数第二的安徽省2075元少296元,仅为安徽省的85.7%。全国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12元,湖北只有204元,居倒数第一,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2.4%;比最高的北京市5156元少4952元,仅为北京市的4%;比倒数第二的安徽省317元少113元,仅为安徽省的64.4%。

    湖北中职教育经费短缺,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一方面,中职教师收入低。中职教育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生源质量又差,对中职教师的要求和所付出的努力不在普通教育教师之下,甚至要付出更多,理应得到同等的报酬。然而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实行绩效工资,高级教师每月收入在3000-4000元,高中教师的收入亦有同样水平,而中职学校同级别教师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部分教师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导致很多教师不安心工作,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基本的实习条件。学校经费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运转,无力进行教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简陋的教学装备满足不了基本的教学需要,唯一的办法是过早地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到企业必须服从企业生产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学生实际上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只能学到与生产相关的一点技能。中职教育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而目前三年制的中职教育,一般在校时间为两年,在调查中甚至发现有的学校在校学习仅为一年,第二、三年全在企业顶岗实习,如此安排,教育质量当然得不到保障。这样的结果与中职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下去,中职教育将难以为我国企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3、就业率虽高,但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据统计,几年来湖北中职教育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远高于高职和本科的就业率,这被认为是中职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稍作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数字下掩盖着两个问题:一是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包括农村青年,只要他愿意外出找工作,都能找到一个低端的报酬较低的工作。而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多数仍然是低端的报酬较低的工作,那么上述数字就难以说明中职教育的成功,而只是一个虚高的数字。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沿海地区为主,过去是珠江三角洲,现在是长江三角洲。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职就业35.4万人,其中本地就业12万人,外地就业23.4万人,外地就业比例在70%左右。中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也难以说明中职教育的成功。尽管湖北省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有限,但毕竟还有一定的投入,而目前大量的生源来自外省市,毕业后又到外省市就业,这意味着地方投入没有为地方产出作贡献,那么中职教育就成了一种输血式的教育,地方经济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改进湖北中职教育的建议
    解决中职教育经费不足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政府应增加投入,然而,湖北是典型的“穷省办大教育”,各个层次的教育规模都很大,都需要政府投入,如高等教育规模在全国处在前三位,省属高校生均经费投入在全国处在后几位,而湖北省200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7.50%,高出16.26%的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为16.51%,高出16.3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政府短时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增加中职教育经费的前提下,解决湖北中职教育可主要考虑如下两个策略:

    1、中心城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集中力量按专业建设开放性实习实训基地。每所学校不可能为每个专业都建设实训基地,必需进行结构调整。建议中心城市由教育管理部门出面组织,以品牌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社会办学单位等,与社区、企业(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出资建设开放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动,促进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上海市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开放性的实习实训基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2009年分4批批准立项建设了80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湖北可借鉴上海的做法,分别以武汉、宜昌、襄樊三个城市为中心,各自按行业和领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与中央和省在各城市的骨干企业联合,由政府、企业和学校按协议出资共同建设若干开放性实习实训基地,首先解决各城市的中、高职教育实习实训问题,然后向其它周边地区开放,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如武汉市可向“1+8”城市圈开放。

    2、县(市、区)政府着力抓好职教中心,为县域经济服务。从目前来看,我省各县(市、区)职教中心的办学目的主要是为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务。实际上,中职教育为县域经济服务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是政府要高度重视,要像重视普高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很多县(市、区)为第一中学办新校可以投入上亿的资金,而很少能为办好职教中心投入其一半的资金。办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人才固然不错,但客观地说普通教育考出去的人越多,地方就越穷,因为实际情况是,考出去的大学生很少会回到地方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而职业教育办得好,是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应切实重视中职教育,舍得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集中力量办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