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

2014-09-15 00:55:26  
字体大小:【


政协黄石市委员会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资源型城市将会面临“矿竭城衰”的危险。

    黄石是一个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市五十多年来,黄石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1.9亿多吨、铜精矿74.13万吨、原煤7000多万吨、各种非金属矿5.6亿吨;产钢2865万吨、铜270万吨、水泥1.25亿吨;上交利税270亿元,加上统配价差,累计为国家贡献约350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同期投入的6倍。经过大规模开采,目前黄石各类主要矿产资源都已进入开采晚期,保有储量大幅下降,煤、铁、铜的保有储量分别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4.25%、23.03%、39.68%,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转型发展已成为黄石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按照“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四大创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保持了黄石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创新。着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接续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三大工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五”以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先后实施1000多个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项目,使全市资源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资源型产业产值比重达85%以上,高新技术近5年年均增长27%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城市创新。以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努力实现城市发展秀美宜居,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三是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围绕矿山废弃物再生资源化,重点开展了对生产排放的煤矸石、矿山尾矿、“渣、灰、气、液”的综合利用,市区大中型资源型企业钢渣、铜渣、煤矸石、化工渣循环利用率达到76.6%。与此同时,积极以治水、复草、还林、净气为重点,针对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大治理和修复力度,大规模恢复矿山植被,推进采矿绿色化、生态化。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国企改革为核心,一手抓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一手抓中小企业改组改制,顺利推进600多家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了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的任务,其中大冶钢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华新、黄石矿务局等几个50年、百年老厂成功实现改制,焕发了生机活力。

    尽管我市在推进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但资源型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失衡。黄石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矿产开采、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以冶金、建材、能源为主的工业门类不能适应资源衰减的现实,这种“怕冷不怕热”的产业结构,一遇到宏观环境变化就会难以适从。如在这次国际金融海啸中,随着铜、铁、钢等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黄石大中型企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尤为巨大。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截止2007年,黄石下岗职工人数累计达到10.8万人,其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80%以上。离退休工达12.6万人,占市区人数的比重达20%,使我市的养老保险供养系数达到2:1,大大高于一般的4:1供养比例。社会保障资金收不抵支,2005年—2007年,我市每年新增退休人员8000人,累计赤字已达2.5亿元。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7年末已累计借款3.7亿元,年需支付利息2600万元,加上用于职工安置借款1.8亿元,仅社会保障一项借款达5.5亿元;此外,做实个人养老保险账户需资金12亿元,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非常大。三是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开山塘口40多处。大量的尾矿、尾砂堆积,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可用财力与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的财政支出因素与日俱增的矛盾突出,仅靠自身的力量无力承担资源枯竭带来的环境治理、企业搬迁、职工安置等巨大的资金需求。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2007年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提出2010年前,基本解决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总体目标,并明确指出省级人民政府要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负总责。当前,尽管我省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但国家“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会对我省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大力推进,对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带来新的动力。我们要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国家扩大内需等有利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资源型城市走创新发展之路。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支持黄石尽快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试点城市。去年,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大冶市已被确定为国家首批12座资源枯竭试点城市之一,已享受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为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有利保障。但黄石作为整体还没有被纳入。2008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暨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界定工作座谈会”,开始启动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试点工作。为争取把黄石纳入第二批全国资源型转型试点城市,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黄石争取早日被纳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试点城市。

    2、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政策。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着力形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方面,要明确企业的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同时,对资源枯竭或濒临枯竭的大中型矿山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因资源枯竭导致的企业破产、经济衰退、职工失业、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等问题。要建立矿山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促使企业承担资源补偿责任。在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方面,要统筹规划,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在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要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加快建立资源枯竭城市按续产业培育专项资金,帮助资源型城市结合自身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形成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接续替代产业。在重大产业项目和此次拉动内需项目的布局方面,要对资源型城市给予倾斜,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帮助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支持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资源型城市当前面临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保险资金的缺口问题,确保各项社会保险金能按时足额支付。支持资源型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对新建小区内部和连接市政公共设施的供排水、供暖供气、供电、道路的外部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学校、医院建设给予补贴。四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在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时,适当向资源型城市倾斜。帮助资源型城市做好土地复垦规划,从征收的土地复垦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加大矿山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支持资源型城市抓紧治理废弃的露天矿坑、尾砂库、矸石山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预防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大对资源型城市一般性和专项性转移的支付力度。设立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出。要加快改革资源税制度,合理确定资源税赋水平,加大资源税的地方分成比例,增加资源开采地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为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提供金融服务。

    3、要加强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领导。建议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