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快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议

2014-09-15 00:55:16  
字体大小:【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但我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还不是旅游强省。近年来,湖北旅游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40多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以上,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这仍与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与中部地区和全国旅游强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8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随后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领导机构,召开了专题会议,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战略构想,将我省武汉城市圈以西的8个市州(区)囊括进来,形成以“黄金水道”——长江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翼的“一江两圈”大格局,成为覆盖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湖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省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现有条件和主要问题
    1、鄂西圈即湖北西部包括恩施、宜昌、荆州、荆门、十堰、襄樊、神农架、随州八个地区,共54个县(市)、区。这里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既丰富又集中:有世界中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绿色宝库”神农架,有秀丽奇特的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也是举世瞩目三峡水电枢纽工程所在地)、大洪山、清江画廊,有极富文化底蕴的历史人文景观武当山、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出土遗址、明显陵、古隆中、昭君故里(武当山古建筑群和明显陵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独特民族文化积淀的荆楚文化、享誉中外的三国文化和古朴淳厚的土家文化。这里是我国四大火山口湖之一大洪山白龙池的所在地,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各具特色。这里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风情等诸多优势于一身,在全中国和全世界并不多见。过去资源整合、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合力,未能充分地发挥资源优势。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强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挖掘,鄂西旅游业完全有可能加快发展。
    3、加快鄂西旅游业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鄂西地区人口总量占全省一半,版图面积占全省的70%,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山、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GDP只占全省39%,财政预算收入只占全省46%,外贸出口额占全省的22.8%,明显低于该区域人口、面积所占份额。湖北能否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不仅取决于武汉城市圈龙头作用有多大、经济实力有多强,而且还取决于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尽快融入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列。
    4、全球金融危机正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必然给旅游业带来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衰退将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后劲(预计长江三峡旅游的境外客源2009可能锐减五成),对国内旅游消费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为扩大内需而出台的10项措施,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任务等将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乃是我省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的战略抉择。
    5、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建立在现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融合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圈”中。鄂西圈要打造的是区域经济融合和协调发展的“经济圈”,需要区域内同心协力;而传统行政区划主要是着眼于“分区”与“划界”。行政区划往往成为阻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看不见的墙”。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的壁垒,将鄂西8个市州(区)整合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二、几点建议
    1、全面诠释和宣传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丰富内涵和战略目标。要避免误解或片面理解,跳出仅就旅游业谈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局限,就必须全面诠释和宣传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丰富内涵和战略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定和会议精神,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本内涵可表述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鄂西地区各类资源整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目标是:尽快把鄂西建成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达、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土苗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圈,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圈,在此基础上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的融合互动、协作共赢,形成大资源、大市场、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通过“两圈互动”、“两轮驱动”,促进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现实目标的实现。

    我们建议,由省委、省政府在党校和行政学院举办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专题研讨班,请中央相关部门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专家就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丰富内涵和战略目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等作报告、参与研讨或听取意见。同时,还可以文艺作品、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广告画刊等多种形式宣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并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

    2、精心编制和实施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扶持。高度重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争取把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项目纳入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划,并享受或比照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争取中央领导多到鄂西圈视察和指导工作,争取多在鄂西圈举办区域性、全国性以至国际性的旅游博览会及其他相关活动,以此带动鄂西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在2009年秋季由省人民政府联合有关方面举办2009中国?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区域联动、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8个市州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联动,协作推进。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引和鼓励省外、境外优势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积极引入国际知名旅游企业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参与管理、特许经营、租赁承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设立独资、合资旅游企业;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组织与全国、特别是周边旅游大省、强省的联动,进一步推进与重庆的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建议将“一江两山”扩展为更能体现鄂西特色的“两江三山”,即重点打造以长江、清江、武当山、神农架、大洪山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之旅,同时推出“春游鄂西”、“夏游鄂西”、“秋游鄂西”、“冬游鄂西”等富有季节性特色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大力推介“短、平、特”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4、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实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程,绝不能搞短期行为。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防止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性破坏”。争取国家加大对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沿线区域的生态建设及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努力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及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