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提升工作品质 服务第一要务

2014-09-15 00:54:30  
字体大小:【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

  2007年初换届以来,十一届武汉市政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把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全市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政协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作用进一步突出,促进了“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
  
  一、突出质量意识,力争一个“高”字
  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要求,服务全市大局,积极履行职能。一段时间以来,致力于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这项工作,市政协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协商。十一届四次常委会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专题,提交了9篇调研报告,政协所提意见建议对于完善省市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市政协通过策划安排两个季度的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课题、组织开展“我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献一策”活动、筹办“两型社会”建设论坛等工作,自觉融入到“大合唱”中。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市政协的工作,认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调研报告有质量有深度,所提建议有重大参考价值”。换届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400余次,组织视察活动300余次,完成调研课题50余个,被省市采纳或党政领导批示的意见建议70余项。2007年市政协机关获得全国和省市各项荣誉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二、强化咨政建言,力求一个“实”字
  注重把提出意见、建议等“虚”事做实,努力为党政科学决策出好主意、当好参谋。
  一是选题实。在选题上,围绕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问题,选择发展所需、党政所思、群众所愿、政协所能的课题,开展专题调研。2007年以来,先后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等课题,开展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由于选题切合实际,抓住了发展中存在的症结问题,得到各方的支持,产生了共鸣,为调研的开展、成果的落实打下了基础。
  二是调研实。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建言之基、立论之本,注重深入实际,努力掌握实情。突出“全员调研”,加强统筹协调,每年所有调研课题按照业务分工落实到各个专委会,形成了人人关心调研、人人参与调研的良好局面。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承担重点课题,在调研活动前召集有关单位和人员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带领专班多渠道、多层面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所提交的调研报告质量较高。“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确定为重点调研课题后,按照文化体制创新、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振兴老字号等17个专题,经过8个月的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批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三是建言实。提交提案、调研视察报告,反映社情民意,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提脱离实际的意见建议,不提只有新鲜观点而无实质内容、无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不提老调重弹的意见建议,不提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由于注重实际,讲求实效,许多意见建议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三、探索工作规律,彰显一个“新”字
  市政协常委会注重探索和实践政协履职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丰富、务实、有效的载体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政协工作的参与度,政协工作更加富有特色。
  一是创新协商形式。全委会政治协商引入大会发言竞争机制,通过择优推荐大会发言并投票评选优秀发言人,激发了委员的争先创优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协商质量。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常委与党政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地互动对话、大会发言与即席发言结合、常委参会实行考勤和通报、邀请市民旁听等举措,拓展了协商形式,强化了协商效果。对“重大工程项目”等专业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加听证会议,使广大委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更加集中到各自的领域和所关注的问题上来。
  二是创新提案工作。借助新闻传媒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扩大了提案工作社会开放度。如加强农村医疗网建设、尽快出台社区物业管理规范等提案均是由市民提供线索并通过界别调研形成。推行“会前提案咨询”活动,通过政府部门“摆摊”和政协委员“问政”互动商榷,二次全会提交的提案质量明显提高。建成提案动态管理系统,将政协机关、政协委员与提案承办部门联为一体,提高了提案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督办建议案和重点提案、领导阅批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重要提案、督促对口联系单位办理提案制度,注重“跟踪问效”,组织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提案的社会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积极协助在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促成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青山区为全国循环经济试验区。
  三是创新履职平台。市政协与武汉电视台联合举办《政协论坛》,已成为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舞台、党政领导关注的重要窗口、市民关心的重要栏目、政协工作的重要品牌。在《长江日报》创办的《议政与建言》专版,组织政协委员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将政协民主监督与媒体监督结合起来,取得较好效果。今年4月份的《议政与建言》专版,反映我市“围湖”现象日益加剧,湖边的违章建筑日益增多,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责成督察部门跟踪督办查处,要求相关单位当天布置会议研究解决办法,“五一”节前,多处“围湖”违建房被拆除。此外,还通过创办《和谐》书刊、成立政协书画室等,进一步拓展了政协工作平台。

  四、夯实履职基础,体现一个“活”字
  市政协常委会坚持把夯实履职基础作为做好政协工作的前提,市政协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努力营造民主氛围,体现政协的党派特点和界别特色。本着“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原则,搭建团结和民主舞台,集聚各方才智,促进不同党派、不同界别之间平等协商、合作共事和良性互动。政协全会在界别提交的调研报告、集体提案和社情民意中遴选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形成3件建议案、6件重点提案和9个界别集体提案,已成为界别提案“369”工作模式。积极争取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指导,加强政协系统联系交往。2007年,全国政协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6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部分香港媒体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汉采访,刊发稿件50余篇,宣传了武汉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和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加强对区政协工作的指导和互动,通过定期召开区政协主席座谈会和工作研讨会、开展联合调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了市区政协工作联动。
  二是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注重从政治上关心委员、从工作上依靠委员、从事业上成就委员、从生活上体贴委员、从环境上支持委员,为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进委员把政治荣誉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政情通报会、委员活动日、专题座谈会、创办《政协信息·增刊》和在《武汉文史资料》开辟“信息播报”专栏、《学习参考资料》增设“委员连线”专栏等形式,帮助委员知情明政。积极探索发挥委员作用的途径,通过举办政协论坛、建立主席约谈委员制度等形式,为委员参政议政搭建载体。建立健全委员参政议政考核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表彰和宣传典型、提高委员成就感、加强情感激励等方式,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狠抓机关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干事文化,通过深化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举办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机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在抗震救灾捐助活动中,市政协通过组织书画义卖、机关干部职工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共组织捐赠251万余元,机关干部讲政治、顾大局、扬美德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