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围绕主题   突出主体   努力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

2014-09-15 00:54:11  
字体大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汇聚了一大批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人才荟萃,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在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政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中共中央颁发了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推进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省委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出台文件,检查督办,在全省形成了共同发展政协事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省政协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成绩斐然。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与党政军民、工农商学、财科文卫、各族各界、各行各业、港澳台侨、海内海外广泛联谊,广交朋友,增进大团结,推进大联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紧扣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发挥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进真言,献良策,为湖北社会政治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下,《湖北日报》的政协报道,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强劲东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政协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突破。据初步统计,5年来,在《湖北日报》上发表政协新闻稿件1000多篇。概括来说,我们的政协报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精心策划“两会”报道,稳中求变,出新出彩。
    2004年年初,本报明确提出要在重大政治报道中实践“三贴近”,要求参与省“两会”报道记者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和新的视角,创造性地搞好“两会”报道。当年省“两会”召开之前,本报大胆创新,决意“让代表委员在版面上坐正席”,首次开办“代表·委员心声”专栏,以增强报道活力和冲击力。会议期间更推出“两会走笔”等特色专栏,记者与代表、委员及有关专家学者广泛接触,深入开掘“两会”新闻资源,采写了《优秀提案是怎样产生的?》、《在团结的旗帜下》等一批有气势、有深度的报道,及时配合了“两会”进程中的热门话题。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在看望“两会”新闻报道人员时说:“代表·委员心声”栏目很好,整个“两会”报道有突破,有创新,度把握得很好。

    在全国“两会”期间,本报立足于“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出彩”的原则,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2004年我们推出栏目“新闻直播间”、“记者手记”,2005年推出专栏“热点聚焦”、“镜头直击”,2006年推出专栏“双燕跑两会”、“代表委员风采”,2007年推出专栏“京华感受”、“两会日记”。其中,2007年开设的“京华感受”专栏,2006年、2008年开设的“双燕跑两会”专栏,以记者视角,对“两会”的新变化进行观察、点评、解读,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给人启发与思考。如《掌声与民声》一文,以开幕式上多次响起的掌声为证,说明了政府工作报告获得了代表委员的高度认同。记者富于激情的描述,让读者感悟到掌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也传递了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声音。报道在一版全文发出后,被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其他很多篇目,可读性强、鲜活灵动,成为报道亮点。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也突出报道了本报“双燕跑两会”报道“两会”的内容。

    在推出一批品牌专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好新闻,如记者徐和平、张小燕采写的“南水北调期盼南北双赢”等,获得全国、省政协的好新闻奖。本报历年来的省“两会”报道、全国“两会”报道均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俞正声、罗清泉、李鸿忠等领导同志每次都看望慰问本报“两会”前方报道组,称赞本报“两会”报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很有特色。

    二是改进日常报道,使政协新闻更厚重 。
    对省政协常委会、主席会等程序性报道,在及时、准确报道的同时,本报与省政协宣传处密切配合,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从2006年起,省政协和本报编辑部联合推出 “议政建言”专版,在每次省政协常委会会议期间围绕常委会会议题,集中宣传报道政协专门委员会、政协参加单位及政协有关界别调研和协商的成果,宣传提案办理成效、政协委员风采和政协基础知识。这种新闻宣传方式受到委员们的称赞,让政协新闻更精彩,更厚重。

    今年5月召开的省政协十届二次常委会会议期间,“议政建言”专版以“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建真言献良策”为主题,集中反映了省政协组织有关专委会、省有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10个调研组开展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李鸿忠省长对政协调研成果充分肯定进行了报道,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三是围绕委员提案展开报道,使政协新闻更鲜活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5年来,本报围绕政协这一特色展开新闻报道,通过开拓创新,使政协新闻更鲜活。

    在重大会议报道期间注意宣传基层政协委员,通过宣传委员的先进事迹、履职成效和真知灼见,从细节入手充分展示委员风采,进而感染大众。如获省第十届政协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美丽人生——记深圳美丽集团董事长欧阳祥山》,让公众对放弃公职自谋职业、成功之后反哺家乡的的省政协委员欧阳祥山有了直观的认识。

    政协提案包含了委员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才智。本报在“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专设委员风采、提案点击栏目,日常报道也经常性地关注和反映。如获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凝心聚力为国是——省政协运用提案参政议政一年回眸》、消息《建言南水北调多个提案泽被长远》,就是本报记者徐和平长期跟踪政协提案后写成的。

    四是改进领导活动报道,体现“三贴近” 。
    5年来,本报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改进政协领导活动报道。如我们采写和刊发的《宋育英在省政协新委员培训班上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宋育英在鄂州检查指导抗灾救灾时强调全面落实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措施》、《李佑才调研武汉城市圈体制机制》、《陈春林调研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段轮一调研金融服务体系》,《李宗柏调研“小水泥”专项治理》等报道,在指导性、新闻性、可读性上作了一些尝试。

    近年来,我们在政协新闻宣传方面努力创新,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所做的工作离政协领导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离广大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改进政协新闻报道。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宣传。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政协将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要及时予以总结和报道。我们还要及时报道我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新进展;大力宣传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的新成绩;大力宣传政协凝聚人心,协助省委、省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经验。

    二是着力体现政协特色,增强政协新闻宣传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要更加关注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政协委员的心声,更好地体现政协统一战线特色、民主协商特色、界别特色和人才荟萃特色,把增进团结、凝聚力量贯穿于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宣传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商国是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团结和谐的成功经验。政协委员中社会知名人士多,要充分发挥委员的名人效应,组织他们参与宣传活动。

    三是政协新闻宣传要向委员倾斜、向提案倾斜、向基层倾斜。
政协委员是政协新闻宣传的重要对象。我们要宣传展示广大政协委员兢兢业业、履行职责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政协典型人物的大力宣传,不仅能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全社会更好地了解人民政协,关心人民政协。
提案工作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协助党和政府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人民政协极具特色的一项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民群众对政协提案工作的期望值相当高,而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是本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层政协是创新的主力军。本报曾多次报道武昌区政协等基层政协的活动与创新之举。但总体来说,我省对基层政协的宣传报道相对还很薄弱,今后将努力加强对基层政协的报道。

    四是建立健全全省政协新闻宣传报道网络。
    基层政协报道的薄弱,一方面是各级政协新闻宣传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报道网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报社与全省各地政协组织的通联工作做得不到位,实践“三贴近”原则还不够。今后,希望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人民政协这座新闻富矿,源源不断地产出更多生动鲜活、体现政协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宣传精品。